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4

律師如此還會追求正義?

中共依法治國 律師須擁護共產黨 2014.10.28 10:12 pm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為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將「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做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 根據新華社授權發布的「四中決定」全文,依法治國的工作之一包括「加強法治工作對舞」,對於律師,「四中決定」指出要「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也要求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切實發揮律師事務所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此外,「四中決定」也宣示要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各式律師,並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發揮律師協會自律作用,規範律師執業行為,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強化准入、退出管理,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

台灣應廢除公設面積計入售價

公設比創新高 庶民嘆住鳥籠 2014-10-23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北市平均公設達34.5% 香港人住鴿籠,台北人也好不到哪裡;根據最新統計,北市今年推案平均公設比達34.5%,再創新高,有建案甚至高達53%,等於民眾每買兩坪就有一坪是公設;但台北人付了大錢在根本不實用或不會用的花園、游泳池、交誼廳甚至花台上;換算實際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僅6.29坪,在亞洲只勝過香港的4.5坪。 住展雜誌今天發布大台北推案公設比統計,台北市與新北市大樓公設比都呈逐年增加走勢,北市自2006年突破30%以後,一路拉高,今年1~10月平均推案公設比達34.5%,比去年又升了1%,創下歷史新高。 新北市在民國2011年以前平均公設比都在30%以內,2011年一度拉到30%以上,隔年暫時回降,但之後又連兩年走高,今年至今也達新高的31.6%。 坪數已很小 還得花錢買公設 以建築基地縮小來說,台北市今年有14個建案公設比超過40%,最高達53%,幾乎都是基地規模在100坪以下的鳥籠建案,明明已經買到很小坪數,卻還得花更多錢買公設;相較之下,新北市公設比最高的建案為39%。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大台北建案公設比年年增加,除建案普遍增加休閒設施外,法規修訂與建築基地縮小是主要因素。 何世昌表示,大台北偏高的公設比,不僅讓民眾覺得房價更貴,而且也讓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直直落;根據內政部今年最新住宅資訊統計彙報顯示,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為9.64坪,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則是9.6坪。 台灣每人居住面積 亞洲只高於香港 根據住展蒐集資料,在亞洲城市中,香港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全球最小,僅約4.5坪;日本的東京市民平均居住面積有8.5坪;新加坡國土最小,但平均每人居住面積仍有9.1坪。 以此比較,雙北市民似乎居住面積不小,但其他城市房屋交易大多沒有所謂公設比,而台北市如果每人居住面積扣除公設,僅約6.29坪,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約6.57坪,只高過香港,遠比東京、新加坡還來得低。 圖/聯合晚報提供

不動產為生活基本元素.房價似乎以政府手段無法做到完美

全球城市居民 住房負擔好重 【經濟日報╱ 全球城市居民住宅超額負擔達一年6,500億美元。圖為巴西聖保羅住宅。 彭博資訊 城市居,大不易!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全世界城市居民所承受的住宅超額負擔高達一年6,500億美元,約相當於全球年產值(GDP)的1%,主因城市居民人數激增,但住宅供給增加有限。這份報告對住宅超額負擔的定義,是指住宅支出超過家庭所得30%的部分。 報告指出,超額負擔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全球100大城市,其中以紐約、東京、倫敦等首要都會區超額負擔總額最高;北京、聖保羅等所得較低的城市,住宅成本對家庭財務的壓縮程度最重。 麥肯錫指出,全球有3.3億個城市家庭的住房不足,或為承擔住房成本而壓縮其他基本支出。各國政府若不積極興建及補貼住宅,預估到2025年時這類家庭將增加到4.4億戶(16億人),占全球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資深研究員麥錫基指出,住房負擔能力已成為「一項嚴重影響到數十億人的社會及經濟問題。住宅負擔能力不足的家庭,健康情況較差,孩童教育也差,失業及低度就業的比率偏高,財務能力亦差」。 報告中建議,應降低住宅興建及維護成本,降低購屋者及開發商的融資成本,且政府並應釋放更多土地來開發住宅。估計從現在到2025年,全球城市住宅更新及增建的投資額約需9-11兆美元;若加上土地成本,則可能需16兆美元。 麥肯錫指出,土地不足只是神話,因市政府都握有大量的低度利用或閒置土地。 六招釋地 解住宅供給不足燃眉之急 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麥肯錫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城市住宅供給增加不足,建議效法部分國家採用的六種方式釋出土地,興建迫切需要的住宅: ●運輸導向開發:香港政府在新界以新運輸路線帶來地價上漲的部分利得,興建基礎設施和平價住宅。 ●釋出公地:土耳其和中國政府與民間開發商合作,以國有機構釋出的土地興建平價住宅。 ●釋出未利用民間土地:為禁絕囤積,中國政府向都市未開發土地的業主課徵相當地價20%的費用,兩年後可沒收土地。 ●合併小地:日本、南韓和印度古茶拉底省,鼓勵小片土地擁有人合併土地以利開發。 ●建立地籍:秘魯政府推行違章戶登記無明確產權的土地,以利土地交易和消除開發風險。 ●提高容積率:西班牙巴塞隆納提高建築容積率,以擴增住宅供給,但附帶規定建商提撥部分利得興建低所得戶住宅。

解決不均才是政府經濟手段的重要目標

葉倫:美貧富不均 200年最糟 【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17日表示,對美國貧富差距拉大表示憂心,並指出美國當今財富與所得不平等持續擴大的現象為19世紀來最嚴重。 但她並未提出對策,也未就貨幣政策與經濟前景做出論述。 葉倫在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的演說中,引述2013年聯準會公布的「消費者金融調查」說,美國下層半數家庭擁有的財富只占所有財富的1%,上層5%富人卻掌握全國財富的63%。 葉倫說,近幾十年來逐漸擴大的不平等,可歸因於頂層階級暴增的所得與財富,和一般大眾的財富卻增加有限。 葉倫質疑如今的現象是否符合美國歷史精神。也認為不平等現象惡化將影響美國的經濟潛力。 從1989年到2013年,美國上層5%家庭的所得增加了38%,其他家庭的所得卻只增加了不到10%。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又更甚於薪資差距。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將於11月展開,貧富不均成為熱門議題。 即使聯準會在2008年將基準利率調降至接近零,薪資增長的幅度仍難以跟上2009年6月至今的通貨膨脹。 葉倫指出,美國社會流動性遠低於其餘先進國家,部分原因在美國中小學教育經費主要來自非聯邦層級的稅收。 家庭財務與所得的不平等進而影響至教育層面,因為富裕校區的經費遠多於一般學校。

歐洲一向俾視美國.經濟手法應該也會不一樣.將會走自己的路

美股後市 看歐洲臉色 【經濟日報╱卡列茲基(Anatole Kaletsky)】   我們可以確定最近華爾街股市暴跌的原因,不是不如預期的美國零售業銷售數字,因為實際上從美股9月19日攀至高峰以來的美國經濟數字都相當穩健。要瞭解這波2011年來最大的股市跌勢,要考慮另外兩個原因。 第一是油價從6月以來崩跌近30%,主因是沙烏地阿拉伯顯然欲藉壓抑油價來阻擋美國頁岩油攻占市場,造成投資人拋售能源類股,帶領股市大盤指數下殺。在投資人重新將資金投入其他類股前,股市將難望回升。 如果油價下跌是股市重挫的主因,這將不成大問題。另一個更令人憂心的解釋是:歐洲。不僅是顯而易見的歐洲經濟疲弱,而是歐盟決策者無法、或不願作出因應疲弱的合理對策。 自2008年以來,歐洲疲弱的經濟大半時候並未引發投資人恐慌——只要美國經濟表現還穩健。即使在歐元危機最嚴重時,全球股市仍以美國經濟數據和聯準會的政策馬首是瞻。但過去數周歐洲的利空消息突然比美國利多更受關注,對市場的殺傷力也更大。 市場原本的假設是,如果美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對美國經濟有效,其他政府和央行終將採取類似的政策,並達成類似的結果。然而這個假設似乎已瀕臨破滅,投資人預期歐洲央行(ECB)會追隨聯準會做法、宣布積極貨幣措施和大刀闊斧挹注歐洲銀行體系的希望,已在ECB總裁德拉基10月2日的記者會中徹底失望,全球股市從那天以後便節節敗退。 儘管歐洲推行撙節措施和制裁俄羅斯,已證明對經濟造成傷害,德國政府仍繼續要求法國和義大利立即削減支出。許多跡象顯示,歐洲很可能固執地拒絕遵循美國振興經濟的路徑。如果照這種情勢發展,美國經濟改善將不再被視為歐洲復甦的領先指標。 這種情況將使全球經濟展望更加黯淡,歐元區再度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將為之大增。 許多投資人已開始假設,即使美國經濟進入能持久自已自足的擴張,歐洲仍會自陷於長期停滯或衰退。對全球經濟和全球化的公司來說,此刻的展望將比數個月前歐洲看似準備追隨美國政策時還惡劣。 但歐洲真會如此愚蠢嗎?答案應該很快會揭曉。歐盟執委會29日將公布法國和義大利預算審查結果,烏克蘭26日的選舉將提供開始取消制裁俄羅斯的機會,11月6日ECB也將召開下一次決策會議。 我們將在一個月內知道歐洲會不會拯救自己,或者會繼續忽視美國政策的教訓而危害世界經濟。歐洲的決策或許將決定目前的市場挫跌是買進的機會,還是會演變成1987年式的

應該是英國比美國更為社會公平

In one map, the foreign country where people want to work D.C. BUREAU CHIEF WASHINGTON (MarketWatch) — There’s no big surpris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destination with the highest appeal to foreign workers. But, as a map of the Group of 20 countries shows, it’s the U.K., and not the U.S., that holds the most appeal for Chinese workers. And both Turks and Russians who want to leave their countries see Germany as the top destination. This is according to data from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and The Network released Monday, who surveyed more than 200,000 people from 189 countries. Some other findings: • One in five participants already has international work experience. • Almost two-thirds said they would be willing to go to another country for work. • The U.S. is in the top 10 picks of 42% of respondents. Next highest are the U.K. at 37% and Canada at 35%. (The researchers said all three benefit both from strong economies and being largely English-speaking.) • Despite the rapid econom

重要的影響經濟因子--石油

油價重挫 逼近90美元防線 【經濟日報╱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倫敦布侖特原油期貨8日下挫1.6%,跌至2012年6月來最低,逼近每桶90美元防線;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也下跌逾2%。油價重挫主因是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估顯示未來原油需求將疲軟,以及全球石油產量及庫存均增加。 IMF已將今年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由4%下修為3.8%,市場擔心原油需求下降;另方面,9月OPEC產油量平均每天達3,093.5萬桶,創一年來新高,且美國上周(10月3日止)的原油庫存量又比前周增加510萬桶,均加重油市賣壓。 美國能源資訊局已將2015年西德州平均油價預估由每桶94.67美元,下修為94.58美元;布侖特油價預估由每桶103 美元下修為101.67美元。惠譽評等公司指出,布侖特油價可能跌到每桶80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已從10月1日起降低油價,顯示沙國寧可讓油價下跌,也不願犧牲市占率。分析師擔心OPEC內部可能出現油價戰。 8日國際油價震盪走低。西德州原油11月期貨最低跌到每桶86.83美元,大跌2.02美元,為87.80美元。布侖特原油11月期貨價最低跌到每桶90.57美元。 石油分析師指出,美國頁岩石油產量創新高,卻碰到石油需求疲軟。美國能源資訊局預估,美國石油產量今年平均每天增加110萬桶,預估明年每天再增產96萬桶,產量達到1970 年來最高點,但今年石油消費量預估減少0.2%,因而造成西德州中級原油價格重挫。

車款亦為商標名稱保護對象

特斯拉新車 將創D風暴 【聯合晚報╱ Tesla車廠執行長馬斯克宣布9月要發表新產品「D」,這D是新車,還是為該公司電動車Model S配備新科技?掀起網路大猜謎。 路透 開發電動車頗為勤快的加州車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在推特宣布本月9日有新車或新科技發表,但欲說又止,賣足關子,引起各界競相猜測。 馬斯克喜歡用車款的字母玩遊戲,選字很用心。特斯拉有Model S與Model X之後,今年7月發表Model 3(美國售價3萬5000美元,約台幣105萬元)。 Model 3原本要稱為Model E,三款車合起來是什麼字?是Sex!結果福特興訟,說福特有個車款要叫Model E。馬斯克當時老大不高興,但後來說,不想和福特硬碰而敗「性」,只好用Model 3。

台灣更低薪.情況應更嚴重

Incomes are much lower than you think October 2, 2014, 10:31 AM ET By Alicia H. Munnell The recently released  Census Bureau  publication  Income and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confirmed the dismal picture presented in the  Federal Reserve ’s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that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has not recovered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 The publication also contains fascinating information on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he numbers go to the heart of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rich.” The headline new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new Census data was that poverty had declined. Indeed, the decline in the poverty rat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occurred primarily among children. Not to rain on that parade, but the poverty rate remained 2.0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in 2007. (Read:  Poverty rate falls as middle incomes stall .) Median family income in 2013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was $51,939, compa

社會動盪的前兆

全球貧富不均嚴重 OECD:退回200年前 【經濟日報╱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表示,全球貧富不均狀況已倒退200年,回到1820年代水準,並警告這是過去兩世紀最令人憂心的發展之一。OECD說,貧富差距在20世紀中一度降低,但1980年代全球化盛行後,所得不均急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