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無碳排之 氫燃料

 

氫能股大熱!鋼鐵、半導體都需要它,「綠氫」是什麼?

近2年,美歐中澳日等國紛紛公布綠氫發展戰略,比爾蓋茲也砸重金投資,氫能概念股大熱。綠氫究竟是什麼?為何是全球2050年達成淨零碳的最後一哩路?

綠氫-氫能-氫燃料電池-減碳-鋼鐵-電動車-澳洲-零碳新經濟澳洲積極能源轉型,目標成為綠氫生產與出口最大國。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10515瀏覽數

在過去一年的股市熱潮中,有個和科技股同樣火熱,但比較少在台灣被討論的族群,就是「氫能概念股」。

其中最受投資人熱捧的一檔,是美國氫燃料電池製造商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在2020年股價飆升達9倍,令人眼睛一亮。

在創投界,比爾蓋茲專門投資應對氣候變遷新創技術的「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在今年3月為以色列綠氫新創企業H2Pro完成了2200萬美元籌資,出資者包括香港首富李嘉誠、日本住友集團和韓國現代汽車。

除了資本市場,包括美、歐、中、日、韓在內的主要國家,以及全球最大石化、能源、材料、機電、汽車等跨國集團,都在最近1、2年競相推出綠氫發展計劃。

「綠氫」儼然成為2021年的關鍵字之一,突然受到關愛眼神。

零碳最後一哩路的希望

顧問公司麥肯錫估計,2021年,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公布綠氫發展藍圖,公共投資金額超過700億美元。

原來,綠氫具備當前主要綠能沒有的特性,被認為可以用來幫助重工業、大型運輸工具等最難減碳的行業,達成減排目標,完成全球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最後一哩路。

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John Kerry)在剛剛結束的氣候變遷線上高峰會閉幕致詞中就形容,「綠氫很有機會成為我們的救贖。」

廣告

究竟什麼是「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

氫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不但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工業生產中,氫氣也可當燃料使用,透過化學作用發電,就是所謂的「氫燃料電池」(Fuel cell)。只是,現行製氫方式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骯髒的「灰氫」(Grey Hydrogen)。

目前大家看重的未來氫氣,是使用太陽能或風電等綠電,將水電解後產生的氫氣,所以被稱作「綠氫」。使用綠氫的氫燃料電池發電,就幾乎不排碳,副產品只有水。

支持者更強調,氫氣發電量穩定,而且能大量、長時間儲存,也容易運輸,可以彌補太陽能與風電發電不穩、不易儲存的缺點。

綠氫的這些特性,被各國政府、企業與投資人看好,可以成為排碳大戶如鋼鐵、水泥等重工業,以及貨車、工程車、船舶,甚至飛機等大型運輸工具的最佳減碳解決方案。

廣告

也因此,目前開發綠氫技術最積極的行業與國家,就是鋼鐵與汽車生產大國。

最「髒」的鋼鐵,也有機會綠化

歐洲鋼鐵巨頭、德國第二大鋼鐵集團薩爾斯吉特(Salzgitter)面對全球減碳壓力,在今年3月宣布引進綠氫生產技術,第一批「綠色鋼鐵」計劃在2022年底開始供貨,目標2050年實現集團95%脫碳。

由於煉鋼製程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化石燃料與電力,可說是最「骯髒」行業之一,一個產業就佔了全球7%的碳排量。綠氫被視為既可替代煤炭,又可以穩定、大量供應綠電的鋼鐵業減碳最佳解決方案

德國在去年頒布「國家氫能戰略」,重點放在重工業和運輸工具,目標2030年前完成氫能基礎建設,並開始大規模供應給煉鋼等重工業。

廣告

在瑞典,由全球知名大貨車品牌斯堪尼亞(Scania)領銜投資,去年才成立的煉鋼「新創企業」H2 Green Steel,將打造一座全新、世界第一個「無化石燃料」製程,運用北海的風能生產綠氫的綠色鋼鐵廠,計劃在2024年開始投產。

氫能巴士、卡車突破電動車罩門

在大型商用車領域,《華爾街日報》指出,因為鋰電池充電時間太長、重量太重,所以貨車、連結車與工程車等大型商用車一直很難電動化,是電動車普及到所有車種的技術罩門。

此時,燃料補充只要幾分鐘,又不會排碳的氫燃料電池,就被視為電動車突破這個罩門的最佳方案。

名列全球前5大車廠的日本豐田與韓國現代,就是看中綠氫在大型商用車市場的發展潛力,積極進攻氫燃料電池車市場。

廣告

現代汽車在201年發表「燃料電池車2030願景計劃」,將投資7.6兆韓圜(約1900億台幣),搶下未來全球商用車氫燃料電池系統25%的市佔率,去年又在中國廣州投資興建氫燃料電池工廠。

澳洲傾全國之力,轉型綠氫出口

這些化石燃料消費與高排碳大戶紛紛投入綠氫發展行列,加速減碳,對於一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化石燃料的國家來說,無疑敲響了生存的警鐘。

這個國家就是澳洲。

人口規模和台灣相當,只有2500萬人的澳洲,是全球第1大煤炭和第2大天然氣出口國,是澳洲重要的經濟命脈。但也因如此,加計這些化石燃料出口的碳排量,使澳洲成為全球第5大排碳國,人均碳排量甚至高居全球第3。

2015年巴黎氣候協訂後,國內外減碳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日本、韓國等澳洲最大化石燃料客戶,也在加速發展綠氫,取代化石燃料。

廣告

未雨綢繆的澳洲,為了保住出口能源這條經濟命脈,正在傾全國之力發展綠氫經濟,2019年公布「國家氫能戰略」(National Hydrogen Strategy),目標2030年從化石燃料出口大國,轉型為再生能源出口大國,包括日韓與台灣在內的亞太市場,就是主要的目標。

「日本是澳洲天然氣最大客戶,如果日本都說他們要用氫能,澳洲當然要改變自己的產品,」澳洲駐台辦事處副代表莫博仁(Brent More)說。

到去年底為止,澳洲各州共有56個氫能計劃正在進行或規劃中。

和其他積極發展綠氫的國家比較,澳洲的最大優勢,是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天然氣生產、出口產業鏈與基礎設施,未來改成出口氫氣,不需要花大錢從零開始。

澳洲綠氫產業鏈

澳洲正和日本測試氫氣出口的營運模式,一旦完成,就可迅速擴大規模。澳洲當然也沒有忽略它的第4大能礦市場與天然氣產業的主要投資者──台灣。

從2019年開始,澳洲駐台辦事處就積極與中鋼等台灣業者接觸,舉辦各種研討會,推銷澳洲的氫能投資計劃。

「當時提氫能,真的沒多少人聽過,」莫博仁回憶一開始和台灣業者接觸的經驗,「但現在台灣業者都已經了解氫能的重要性,相當有興趣。」

最大挑戰:生產成本高汽油2倍

澳洲另一個優勢,是已經有龐大的太陽能與風能等綠能發電量,預計到2030年,佔總發電量的比重就會從現在的27%增加到將近一半。

莫博仁指出,現在因為沒有足夠的廉價再生能源,所以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大規模生產綠氫。目前綠氫生產成本還太高,每公斤約5到7美元,高出汽油2倍左右,是推廣綠氫的最大挑戰。

但樂觀的支持者認為,隨著綠電成本持續降低、電解技術進步,這些問題未來不會再是障礙。

澳洲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成本,因為規模化,在過去10年下降了7到8成,幫助氫燃料電池成本下降6成,預估到2030年就會具備成本競爭力,成為最有條件大量生產與出口綠氫的國家。

降低成本+擴大規模,綠氫競賽開打

比爾蓋茲投資的H2Pro,則是在技術上將水電解過程中浪費的電力從30%降到5%,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只要能降低成本,普華永道(PwC)旗下的顧問公司思略特(Strategy&)估計,綠氫產量就可以在2050年達到5.3億公噸,滿足全球18%的能源需求。美國銀行也估計,綠氫將幫助全球碳排放量減少1/3,並在未來30年創造超過1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機會。

綠氫和氫燃料電池不會完全取代現有的綠電和鋰電池,而是形成互補,讓全球距離2050年淨零碳的目標,再更進一步。

3月初,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在一場國際能源會議上就形容,「綠氫的競賽,已經開打!」(責任編輯:黃韵庭)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工程排水量設計 與 暴雨量

  獨家/直擊大巨蛋落下「瀑布」 民眾疑惑問:排水系統呢? 14:35 2021/06/04   中時   張穎齊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民眾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南湖大橋下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北市消防局門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六張犁信安街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受颱風及鋒面接近影響,北市中午12時起開始有持續性的強對流發展,市中心有瞬間強降雨,文山、大安及信義區時雨量均超過100毫米,大安及信義區最大10分鐘雨量均超過30毫米,多處積淹水。不過也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 北市府表示,目前測得最大累積雨量為大安區福州山站127.5毫米,水利署已發布南港區淹水一級警戒及松山區一級警戒,水利處稍早通知南港區南深陸閘門因為逼近警戒水位,可能隨時關閉。 此外,水利處也已通知各區里,因目前瞬間強降雨遠大於下水道的容量,會有積水狀況發生,如有地下室的應盡速關上防水閘門,減少積水進入地下室造成損失。而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深約20公分,範圍約100平方公尺,南湖大橋下淹水長度約50公尺、寬度約10尺、深度約50公分。

司法改革心

中時社論》司法改革 制度要改心更要改 2017/6/11 下午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1分組第4次增開會議在司法院開會。(黄世麒攝)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5個分組分別進行了3個月的會議,已全部結束。5個分組各自提出數十件改革提議,總量非常可觀,多項分組決議曾引起社會高度爭議,且司法院、法務部、律師團體間顯然有嚴重的價值觀與職務立場衝突,接下來幕僚人員如何進行議題綜整,全體會議如何達成總結性結論,事關改革成敗與國家民主發展,身為媒體必須關注,並適時對社會發出建言與警語。 分組討論議題牽涉甚廣,從金字塔式的訴訟制度、賦予大法官違憲裁判審查權、保障司法程序弱勢方權利、修復式司法法制化,到研究設立商業法院、特別勞動訴訟程序、稅務法庭,到高度政治性的增訂妨害司法公正罪,以切斷政治干擾司法的可能性。此外,還包括調整法官晉用制度、終審法院行公開言詞辯論、研議法庭直播提高司法透明度,及檢察體系的性格定位、刑事訴訟程序從起訴的方法開始改變,到改善判決文書格式以求易懂等。 司法的重要性,這裡就不必再行強調。司法的社會公信力嚴重不足,到達需要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來開藥方治病的地步,本身就令人痛心疾首。其實司法改革大業,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上需要調整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有司法人員行為、文化必須大幅檢討改進之處。改革制度需要協調立法、行政、司法甚至考試諸院配合行事,但相對司法相關人員的「革心」,還是比較容易,人的行為與文化改變更困難。台灣民主體制下司法獨立,不受行政及政治干預,為了追求司法獨立的提升而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尤其困難。 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具有先天性的困難,在這次司改會議過程中已一覽無遺。這次會議特別引進了半數不具法律背景的委員參與討論,其實就是希望避免法界人士研議司法改革時,閉門造車、諱疾忌醫,甚至護短,成為改革的障礙,但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毛病仍然不時出現,雖不令人意外,但仍然對會議的進行與成果形成負面的影響。法界人士包括官員、教授、司法從業人士,因為諱疾忌醫甚至護短而在媒體上攻訐,不惜傷害司改會議的社會形象,令人感到遺憾。 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現象,從議題處理方式的輕重選擇,也可看得出來。關說司法,特別是政治人物包括民意代表關說司法,問題普遍而且觀念嚴重偏頗的程度,從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加上前檢察總長黃世銘的訴訟案件中,就足以一覽...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