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存底 超級大泡沫
【經濟日報╱皮塞克(William Pesek)】
2010.02.05 03:54 am談到不動產、股市或信用泡沫,中國都有份。奇怪的是,鮮少人注意到史上規模最大的泡沫。
光2009年中國新增的外匯存底已超過挪威國內生產毛額(GDP)。中國目前高達2.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本身就是泡沫,一個泡沫就在我們眼前不斷膨脹,那些到處尋找下一個大泡沫的人,卻視若無睹。
外匯存底泡沫問題其實是整個亞洲的現象。我們不應再把這種以貨幣當武器的軍備競爭視為優勢。我將舉出三大理由,說明外匯存底的負面影響其實比決策者所說的要大。
第一,這是個類似「老鼠會」的架構,透過層層管道吸收愈來愈多資金。這個問題已經荒謬到,市場謠傳深陷財政危機的希臘可能向中國求援。畢竟,如果經濟體可以買賣的話,中國大可用去年新增的4,530億美元外匯存底買下希臘和越南,剩下的還夠買蒙古。
以前美國等國家都向葛洛斯這類投資大戶兜售公債;現在,他們的對象已變成政府。全球最大共同基金操盤手葛洛斯在華府仍有相當的影響力,但已經不及北京的官方資產經理人。
你可能想知道,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官員是怎麼想的?IMF提供給各國的金援通常會附加許多難以達成的要求,例如「把經濟整頓好」。中國的金援卻只想爭取資源和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我們已看過中國救援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大銀行,將來救國家也不足為奇。
中國龐大的外匯存底提高其全球影響力,但也因此陷於自設的陷阱。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買進的美國公債愈來愈多,現在也愈難在不虧損情況下出脫這些公債,所以乾脆繼續買。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分析師西蒙茲表示,這是一筆規模空前的超大外匯交易,但亞洲龐大的外匯存底已經被套牢。
中國打算減少外匯存底的美元部位,分散到其他資產和商品。可是,有哪個市場大到可以吸收中國龐大的資金。黃金?石油?歐元區債券?
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就像要把空中巴士A-380超級巨無霸客機停在一輛福斯汽車上。古今中外,老鼠會都很難收場而且下場通常很慘。如果美元崩跌,各國央行為了停損而恐慌賣出美元,對全球市場的衝擊恐怕遠超過美國信用危機。
第二,外匯存底是「死錢」。亞洲爭相累積外匯存底源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投機客聯手狙擊泰銖,引爆亞洲金融危機,從此亞洲政府積極增加外匯存底,以便保衛貨幣。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在200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指出,亞洲國家競相累積外匯存底已成一大隱憂,可惜沒人聽進他的話。
亞洲政府大可將外匯存底用來改善基礎建設、教育、醫療體系,或降低碳排放量。亞洲政府累積外匯存底的結果是空前嚴重的資源錯置。
第三,外匯存底過高也有導致經濟過熱的風險。當央行買進美元時,同時也賣出本國貨幣,國內貨幣供給因而升高。接下來央行又會發行債券,從經濟體系回收多餘資金。
這種不精確的做法往往導致通膨壓力加速攀升,必須付出相當代價。亞洲的通膨風險愈來愈明確,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是亞洲央行是否會升息減少流動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外匯存底管理和抑制通膨的目標存在諸多矛盾之處。亞洲央行目前普遍面臨艱鉅的挑戰,一方面必須回收多餘流動性,同時又不能扼殺經濟成長。
過去的經濟保護措施也帶來今日更嚴苛的挑戰。過去十幾年來,亞洲國家為保護出口刻意壓低貨幣匯率。這種作法對經濟造成副作用,忽視這個問題顯然非明智之舉。
杜拜債務危機震撼全球市場,而光是想到中國成長率可能跌破8%關卡,就足以造成市場恐慌。如果亞洲最大的泡沫破滅,引發的動盪將是過去任何事件所無法比擬。(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專欄作家/編譯吳國卿)
【經濟日報╱皮塞克(William Pesek)】
2010.02.05 03:54 am談到不動產、股市或信用泡沫,中國都有份。奇怪的是,鮮少人注意到史上規模最大的泡沫。
光2009年中國新增的外匯存底已超過挪威國內生產毛額(GDP)。中國目前高達2.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本身就是泡沫,一個泡沫就在我們眼前不斷膨脹,那些到處尋找下一個大泡沫的人,卻視若無睹。
外匯存底泡沫問題其實是整個亞洲的現象。我們不應再把這種以貨幣當武器的軍備競爭視為優勢。我將舉出三大理由,說明外匯存底的負面影響其實比決策者所說的要大。
第一,這是個類似「老鼠會」的架構,透過層層管道吸收愈來愈多資金。這個問題已經荒謬到,市場謠傳深陷財政危機的希臘可能向中國求援。畢竟,如果經濟體可以買賣的話,中國大可用去年新增的4,530億美元外匯存底買下希臘和越南,剩下的還夠買蒙古。
以前美國等國家都向葛洛斯這類投資大戶兜售公債;現在,他們的對象已變成政府。全球最大共同基金操盤手葛洛斯在華府仍有相當的影響力,但已經不及北京的官方資產經理人。
你可能想知道,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官員是怎麼想的?IMF提供給各國的金援通常會附加許多難以達成的要求,例如「把經濟整頓好」。中國的金援卻只想爭取資源和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我們已看過中國救援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大銀行,將來救國家也不足為奇。
中國龐大的外匯存底提高其全球影響力,但也因此陷於自設的陷阱。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買進的美國公債愈來愈多,現在也愈難在不虧損情況下出脫這些公債,所以乾脆繼續買。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分析師西蒙茲表示,這是一筆規模空前的超大外匯交易,但亞洲龐大的外匯存底已經被套牢。
中國打算減少外匯存底的美元部位,分散到其他資產和商品。可是,有哪個市場大到可以吸收中國龐大的資金。黃金?石油?歐元區債券?
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就像要把空中巴士A-380超級巨無霸客機停在一輛福斯汽車上。古今中外,老鼠會都很難收場而且下場通常很慘。如果美元崩跌,各國央行為了停損而恐慌賣出美元,對全球市場的衝擊恐怕遠超過美國信用危機。
第二,外匯存底是「死錢」。亞洲爭相累積外匯存底源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投機客聯手狙擊泰銖,引爆亞洲金融危機,從此亞洲政府積極增加外匯存底,以便保衛貨幣。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在200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指出,亞洲國家競相累積外匯存底已成一大隱憂,可惜沒人聽進他的話。
亞洲政府大可將外匯存底用來改善基礎建設、教育、醫療體系,或降低碳排放量。亞洲政府累積外匯存底的結果是空前嚴重的資源錯置。
第三,外匯存底過高也有導致經濟過熱的風險。當央行買進美元時,同時也賣出本國貨幣,國內貨幣供給因而升高。接下來央行又會發行債券,從經濟體系回收多餘資金。
這種不精確的做法往往導致通膨壓力加速攀升,必須付出相當代價。亞洲的通膨風險愈來愈明確,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是亞洲央行是否會升息減少流動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外匯存底管理和抑制通膨的目標存在諸多矛盾之處。亞洲央行目前普遍面臨艱鉅的挑戰,一方面必須回收多餘流動性,同時又不能扼殺經濟成長。
過去的經濟保護措施也帶來今日更嚴苛的挑戰。過去十幾年來,亞洲國家為保護出口刻意壓低貨幣匯率。這種作法對經濟造成副作用,忽視這個問題顯然非明智之舉。
杜拜債務危機震撼全球市場,而光是想到中國成長率可能跌破8%關卡,就足以造成市場恐慌。如果亞洲最大的泡沫破滅,引發的動盪將是過去任何事件所無法比擬。(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專欄作家/編譯吳國卿)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