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追究震災的人禍與制度疏漏
台南震災進入漫長的復原期,台南市政府昨天舉辦「震災罹難者聯合奠祭暨追思會」,馬總統帶領致奠,準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張善政等人都出席致意。馬總統說,「這次的救災工作留下中央與地方合作的範例,但仍有檢討空間,希望這次救災經驗與教訓,能對將來有所幫助。」一場中型地震竟然造成遠超出常理的災損,其中潛藏的人禍與制度的疏漏,務必釐清並且補牢。否則,不可預知的天災隨時可能傷害你我的身家性命。
長期以來,因為國土基本資料不足、官僚習性造成的資訊不透明、城市興起後人地關係完全被破壞,及執法者的人性貪婪弊端,造成災害型態不斷增加,災損遠超過合理程度。前年高雄氣爆案、去年八仙塵爆,今年台南震災,每次不合理的災害成因及傷損程度都讓國人難以置信。雖然災害都在國人的愛心捐獻與專業人員不眠不休努力下盡力撫平,但對制度疏漏、人禍弊端的追究,總在新聞退燒後被官僚存參、存檔。如果災難不能淬鍊出教訓,彌補不足,下次災害必將變本加厲。
震災焦點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雖已證實與土壤液化無關,但民眾驚訝發現,居住安全竟存在土壤液化的資訊盲區,幾十年節衣縮食購得棲身之處,萬一是土壤液化潛勢區,豈不是在雷區購屋,完全沒有預防及補救空間。土壤液化資料的透明化,當然是政府職責;至於避免造成房價崩跌、民眾恐慌,更待政府妥謀配套。
看守內閣張揆勇於面對問題,迅速召開土讓液化資料公開的專案會議,確認盡速將已完成調查縣市的資料上網公開,並確定配套措施出爐日期。其實,許多都會區的土壤液化資料早在十餘年前完成,還與土石流等資料套疊出災害潛勢圖,之所以未公開,是憂心民眾恐慌、房價崩跌轉換成選票的負面效應。這種鴕鳥心態,終於累積出這次要求立即公開的輿論壓力。
問題不難解,關鍵在於給民眾正確知識及資訊。首先,讓民眾了解液化土壤對居住安全的影響極微,政府大可舉20餘年前基隆河截彎取直為例,原為河川地、行水區,經固化、地質改良後成為新生地,成為如今內科園區金雞母、大直高檔住商聚落,顯見沒有安全問題,也無房價疑慮。
如果民眾憂心難解,除了資訊透明,前天專案會議決定委由專業技師提供諮詢服務也應盡速上路;先確認疑慮是否存在,再來談補強、補救之道。當然,經最新地質調查技術若確認屬「嚴重液化潛勢區」,政府要有勇於劃為禁、限建區的承擔,回歸「危地不居、趨吉避凶」的人地相處法則。
老屋健檢是台南震災震出的新問題,張揆在專案會議也明確裁示。除老屋認定標準放寬為九二一地震前依舊建築法興建的房舍,及健檢數量、費用補助外,更關鍵的意義在於確認老屋健檢是政府的責任。看守內閣的勇於承擔,給予掌聲之外,我們建議應訂專法明確責任歸屬、執行設計,財源籌措尤為關鍵。老屋健檢放寬認定標準後數量激增到60萬棟,政府補助款至少50、60億元,錢從哪裡來?
依據《建築法》立法主旨,為維護公共安全目的授權政府高度集權,只在業務量體太大及細節部分才授權分權;換言之,「尺」由政府製作,「量」的遊戲規則也由政府訂定,無論建照、使照、雜照的申請核發,都由嚴密的公權力運作,因而,公權力擔保的建物安全,不能在使照核發後即切斷關係,撇清責任。後續因客觀因素帶來的安全影響,政府當然得負一定責任。
制度設計得再嚴密,難防人謀不臧,維冠大樓傾覆就是典型的人禍。30年前內政部長林洋港就說過「申請建照要送14個紅包」,雖是放大的訛傳,但多少反映出建管系統的陋習。維冠大樓不是建築師設計,是助理捉刀,無照建築師借牌接案普遍存在於業界,建管機關怎可能不知?但仍放行。雖然九二一巨災後稍微收斂,但若無制度徹底改革,故態復萌是必然。
防災、減災是高風險國家最重要的工作,關鍵動作在災後檢討。台灣早被評定為高風險地區,如果遭遇異於常理的災害,災後檢討總是「船過水無痕」,這表示台灣的公民意識不夠成熟,危機意識更是後段班,這是面對災害加劇最不利的局面。
(中國時報)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