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遲未宣布2050淨零碳排 立院決議環署啟動評估
歐盟、日本與韓國都在近日宣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碳中和)的深度減碳目標,中國也宣布要在2060年達成。依照德國看守協會 (Germanwatch)的評比,台灣目前的減碳表現是全球倒數第三,與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相比遠遠落後的,卻遲遲聽不到環保署宣示跟進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民進黨籍立委洪申翰表示,日前已在審查環保署預算時做成主決議,要求環保署協同相關部會立即展開減碳路徑、方法與情境的評估與分析,「真的要立刻動起來!」
降低企業碳關稅制裁 環署應即刻啟動淨零排碳情境評估
洪申翰表示,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歐洲跟亞洲甚至中國都在強化這項碳中和的政策目標,台灣接下來的氣候目標是什麼?他認為關鍵在於必須與國際接軌。他說,現在減碳已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如果台灣在減碳上沒有作為,未來勢必遭到國外的「碳關稅」制裁,特別是越來越多國外企業要求其供應鏈要使用百分百再生能源,屆時台灣製造業也會受到衝擊。他要求立法部門要強化減碳目標,加快腳步因應這項變局。
他說,環保署是減碳的主責機關,但光是環保署無法成就這項氣候治理工程,因此立院在日前審查環保署預算時做成主決議,要求環保署向行政院反映,結合能源、交通、建築、工業等部門,立即啟動淨零排碳的路徑、方法與時間表等,不能再消極被動。
光喊沒用 要拿出紮實減碳方案
「不是要行政院馬上承諾何時達標,至少要立刻啟動評估」,洪申翰說,在評估結果出爐之前,很難說哪一年可以做到淨零排碳,也許早一點,也許晚一點,但現在若有縣市自己喊2050淨零排碳,可能是喊假的,關鍵要看是否拿出紮實的減碳方案,以及如何估算成本、要怎麼達成等等細節。
他認為,歐盟2030年就要實施碳關稅,台灣若維持高碳排現狀,企業要冒的氣候風險非常大。因此,中央和地方必須積極合作,加快評估的步伐;而地方政府可以做的城市規畫有很多,好比打造低碳運輸系統、車輛電動化,建管部門可以規畫結合新能源的零碳建築,針對在地產業也可以訂出碳中和標準等,目標是跟上國際腳步,現在就開始做。
國際減碳倡議多 企業競相響應RE100
因應全球減碳情勢,國際間已發起許多減碳倡議,且由企業自發性參與,即使企業未主動參與,仍須配合產業供應鏈客戶的要求,間接參與執行減碳措施。
以百分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為例,參與的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間點,並逐年提出規畫,目前台灣已有台積電、葡萄王生技、歐萊德、大江生醫、科毅研發等企業加入RE100倡議,國際間則有3M、蘋果、Google、Facebook等企業。以蘋果公司的供應鏈為例,作為蘋果產品零組件供應商的台灣企業,雖未主動參與RE100倡議,仍須依蘋果公司的清潔能源計畫生產零組件,間接被要求使用再生能源進行生產活動。
北市環保局:與中央合作 力守升溫1.5°C防線
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2050淨零碳是人類社會為對抗氣候變遷,守住升溫1.5°C的重要防線。但這涉及國家長期減碳工程,包括國家能源配比的調整、產業綠色轉型、零碳建築,以及負碳技術(如碳捕捉等)引進,而且未來在國際貿易將面臨碳關稅衝擊影響。因此絕對不是單一城市自行宣告就能達成,必須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展開對話,尋求最低有效成本的氣候治理。
劉銘龍說,面對國際2050淨零碳排趨勢及台北市議會的期許,北市府也將啟動淨零碳排路徑的評估規劃,包括加速推動使用再生能源與儲能技術、車輛全面電動化、零碳建築、廢棄物全循環等面向,加速台北市的氣候轉型工作。
桃園市環保局長呂理德也表示,施政必須負起責任,不能只為博得美名空喊一些做不到的目標;桃園是工業大城,也將與中央密切討論產業結構調整等減碳策略,並評估減碳情境。
環保署:與產業及民間團體展開對話,凝聚社會共識
環保署表示,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明定國家長期減量目標,要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降為基準年(2005年)的50%以下。目前國際間為加速減碳,許多國家提出淨零碳排目標,近期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環保署預算時,也通過主決議,要求環保署邀集相關部會,共同研議我國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之路徑及情境分析。
環保署表示,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涉及跨部門與跨領域複雜性議題,環保署會依照立法院主決議,積極邀集相關部會、地方政府討論淨零碳排的減碳路徑,我們也會與產業及民間團體展開對話,凝聚社會共識。
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楊致遠說,推動碳中和關鍵在於人民要有氣候危機感,才能要求領袖引領國家在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他認為蔡政府執政以來忽視氣候暖化,雖然推動再生能源,但只要想對企業加嚴減排標準,常會受到經濟部門的牽制。但碳中和的浪潮興起,國際投資人均強烈支持各種低碳或零碳轉型產業,若跟不上潮流,不僅國際供應鏈會將台灣排除,國際投資資金也會逐漸放棄台灣,這是缺乏碳中和願景和行動必須付出的沉痛代價。
楊致遠認為,要邁向淨零碳排,首先要有完整及與時俱增的法律,好比今年三月歐盟提出首部《歐洲氣候法》,目的在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要求所有政策做長期的規劃、建立進度監測系統,也為投資者和其他經濟參與者提供可預測性的資訊,確保邁向氣候中和的政策不可逆轉。因此,環保署的溫管法已經不合時宜,必須趕快修訂,才有執行2050淨零碳排的法源基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