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地震預測落後日本至少15年 學者籲基礎研究要重啟
中央氣象局拍板,明年6月前將國家級地震警報發送標準調整為全台一致,「天龍國」不再先收到簡訊,另外也在評估將預警規模從5.0調高到5.5,避免收到簡訊時地震破壞力已經降低,最快後年上路。另外2024年,有望在人口密集區將預警時間從10秒縮短到7秒內。對於氣象局不斷精進預警機制,學者皆表示肯定目前的努力,不過學者也直言,除了預警技術進步,預測的能力也要跟上,目前我國已經落後日本至少15年,基礎研究都要重啟。
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地震預警系統的存在,是希望早點讓民眾知道,但其實地震預警也不是地震預測,地震發生後還要測出地震,再做通知,地震波本身也跑得很快,當初覺得地震離我們很近,地震波一下子就到,預警效果有限,震央比較遠的才可能以空間換取時間。
郭鎧紋說,地震預警只是輔佐,把建築物蓋堅固才是治本,當房子沒倒,人基本上就是安全的,不然多給幾秒也跑不到哪去。不過他也說,台灣自2016年到今年底,屬於地震平靜期,每年台灣應該釋放八顆原子彈威力的地震,可是過去四年只有七顆,等於到今年底還少了25顆,適度釋放能量是好事。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說,目前台灣地震預警,算是世界上滿先進的,沒什麼問題,要加強的是基礎的研究,要把每條斷層活動性、過去何時動過以及其地震頻率調查清楚,然後把監測儀器集中在比較危險的斷層,這也是地震災上必做的功課。
李錫堤說,預警跟預測不一樣,預警氣象局有技術可以做,「預警做好了預測還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日本2005年就公布每條斷層何時活動、那些斷層又比較危險,台灣至少落後15年,氣象局或地質調查所應該重啟研究,「基礎研究都做不好更別說要做地震預測」。
對此,地調所坦言經費跟人力不足是做預測地震的兩大難關,不過一直有在進行相關研究,也有不斷關注。其中,因為活動斷層影響比較大,會是優先研究部分,當前最重要工作就是畫設地質敏感區;盲斷層則難以用現有技術觀測,排序會在比較後面。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則同樣表示,錢是最大問題,全世界對於地震預測方法各式各樣都有,超過30種,目前台灣只有五、六種在做,確實現階段沒有針對單獨斷層研究,不過有針對大區域持續觀察分析。
地震測報中心說,目前氣象局共有198個地球物理觀測站,主要作用希望能找到地震前兆現象。雖然目前我國確實在預測方面比日本退步,但其實全世界1900年以來,唯一一次真正成功地震預測是中國大陸,各國還是走向機率預報,無法完全預測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