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全球成長…IMF別只開緩和劑 |
全球財金首長本周將參加國際貨幣基金(IMF)在華盛頓舉行的半年度會議,儘管會議並沒有急迫的議題,但全球經濟的中期展望卻是一片愁雲慘霧。 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基本上採取長期停滯的假設,認為實質利率將保持在低檔一段長時間,尤其是因為工業化世界的通膨仍遠低於目標,且今年可能持續下降。 工業化世界若沒有強健的成長,新興市場成長很可能減弱。面對全球需求不足,各國的主要策略是寬鬆貨幣。全球央行都表示短期內不太可能提高利率,美國雖縮減量化寬鬆(QE ),日本卻仍進行大規模寬鬆,歐洲近期也可望採取行動。 雖然這比1930年代導致大蕭條的緊縮貨幣政策要好得多,但主要的成長策略卻可能帶來許多問題。 我們沒有強力證據可以假設降低已極低的利率能否影響支出決定,我們只知道那會鼓勵槓桿操作和投資涉險,並膨脹資產價格。這種策略產生的支出往往以未來的需求為代價。而且無限期的寬鬆,將使央行陷於萬一下波衰退來臨已無因應餘裕的險境。 合宜的成長策略應該認清,低實質利率時代同時提供了機會和風險。它將專注於促進高報酬的投資,而不鼓勵企業在超低利率下認為不值得的投資。 這種策略根據各國情況而不同。在美國,促進投資有很充足的理由。增加基礎建設支出可望減輕未來世代的負擔,不只可以刺激成長,而且可擴張經濟能力,和減輕遞延的維護義務。政府也可不花成本來促進民間投資,例如授權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提倡貿易協定和打開外國市場。 日本4月起提高消費稅勢必引發嚴重的支出緊縮,而且去年扭轉通縮的成果是否持續仍有待觀察,若重陷停滯和通縮,勢將引發債務危機。日本若等待消費稅的結果、而不儘快推行刺激支出的新財政與結構改革,將承受極大風險。 歐洲則已脫離衰退邊緣,違約或貶值的可能性已很小,但尚未採取可延續成長的策略,且仍持續滑向通縮。歐洲必須採取強力措施以重振銀行體系,恢復活絡的信用機能,並實施刺激周邊國家需求的政策。 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若大幅減退,它們將更往淨出口國移動,使工業化世界更難獨力消化閒置產能,因此必須採取提振資本流及出口到新興市場的改革措施。 在交互依賴的全球經濟中,各國協同一致的措施將比個別國家政策有效。因此本周的IMF議程應是擬訂一套對抗長期停滯的全球成長策略,而非只是再開出一帖寬鬆貨幣的緩和劑。 (作者Lawrence Summers為前美國財政部長,現任哈佛大學教授/編譯吳國卿) |
全文網址: 桑默斯專欄/促全球成長…IMF別只開緩和劑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8462.shtml#ixzz2yFloQOuS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