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地震後的文化保存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台日地震後的文化財搶救

熊本地震發生後,國立文化財機構接受了日本文化廳委託,同時啟動了地區重要文化財以及...
熊本地震發生後,國立文化財機構接受了日本文化廳委託,同時啟動了地區重要文化財以及生活物件的搶救。圖為受損的熊本城。 圖/美聯社
臺灣與日本同為多震之島,地震在歷史上造成許多毀壞。受到地震災害的,除了有形的房屋財產,還有代表人們過去生活的「記憶載體」——包含對個人、家族或地域社會有著重要意義的物件——除了作為文化資產的意義,也由於在重建過程中對於災民的心靈重建意義重大,1995年阪神地震及1999年921地震後,日本與臺灣兩地的文化體系,開始重視災難後續文化資產的搶救與保存。
21世紀後,日本與臺灣在面臨日本311東北地震熊本地震及臺灣台南206地震之際,不約而同開始擴大對文化資產的想像。博物館作為保存文化記憶的機構,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311東北地震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東北外海處發生了芮氏規模9.0的大地震,後稱「311東北地震」。隨後而來的海嘯造成無數傷害,福島核能電廠發生事故,附近居民因而大舉撤離。此次災害造成死亡、失蹤人數近2萬人,受傷人數6,100餘人,受災建築物達110餘萬棟。
地震和海嘯不僅破壞了人們的住家財產,也破壞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這場地震災害中,原本收藏當地人們生活記憶的博物館與資料館,以及保存當地歷史記憶的古老建築也受到破壞。為協助受災地區恢復生活,日本政府、博物館及大學等機構投入作為地區精神重心的文化財搶救,更進一步著手保存社會集體對震災的共同記憶。
311地震後,由日本文化廳發起,以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為中心,成立「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被災文化財等救援委員會」,進行文化財搶救。這個搶救行動是日本文化界,透過博物館等網絡串連全日本,嘗試跨領域的搶救地方文化財,目標不僅是搶救受法定指定的珍貴文化財,也搶救與地域生活相關的文化財,為災後復興保存當地歷史記憶,以及提供生活重建的素材。
除了災區地域生活記憶的保存,災後被迫遷徙到其它地方避難的人們,在這段避難、轉換未來生活空間的過渡期間,也受到當地及各地聲援、照顧。這些代表著震災記憶的物件,被日本筑波大學等單位保存。這些物件在當下撫慰了災民的心靈,如果沒有計畫性的進行保存,未來的人們將無從體會。
熊本重要觀光地區阿蘇,也衝擊巨大。圖為2017年5月阿蘇神社修復援助金募集。 圖...
熊本重要觀光地區阿蘇,也衝擊巨大。圖為2017年5月阿蘇神社修復援助金募集。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熊本益城町當地經濟組織集結在地15家無法在原址重新開業的店家,包含美容院、服飾、...
熊本益城町當地經濟組織集結在地15家無法在原址重新開業的店家,包含美容院、服飾、園藝、飲食等等民生店家,在災後不久6月25日開設了「益城復興市場・屋台村」。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2016熊本地震
2016年4月16日日本發生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此前4月14日,已先發生芮氏規模6.5的前震, 總共造成220餘人死亡,17萬800餘棟房屋損壞,避難人數達18萬3千餘人。熊本地震發生後,由於累積了阪神地震及311東北地震的經驗,在地震後除了人員搶救,國立文化財機構接受了日本文化廳委託,同時啟動了地區重要文化財以及生活物件的搶救。
當地民間組織、政府也計劃性地投入重建復興行動,關心的面向包含地區居民身心靈、生活軟硬體的需求以及經濟活動等,進行地區整體性的重建復興,協助熊本受災區災害中重建、復原,並恢復到地震前的活力。
為因應熊本文化財的受損,國立文化財機構組成「熊本縣被災文化財救援事業」,並與在地的文化財搶救網絡,如熊本受災史料搶救網絡(熊本被災史料レ スキューネットワーク)、熊本縣博物館網絡中心 (熊本県博物館ネットワークセンター)等單位合作進行搶救。截至2016年11月22日為止,動員包含國立文化財機構及各地相關人員近600人次,共搶救了近6,000件的文化財。
這些記憶保存及搶救工作,也透過多元的方式,讓大眾看見與了解。熊本的地方報社在震災後集結了報導資料,出版了多本有關熊本震災的專書。熊本縣立美術館與熊本各相關單位合作,於熊本縣震災一周年時,辦理「震災與復興的記憶@熊本特展」(震災と復興のメモリー@熊本),展示歷史上的熊本地震記憶。熊本縣政府也透過觀光宣傳手冊、宣傳單等等不同形式,向外界宣告目前重要文化財修復狀況及進度,喚起社會對文化財受損的同理心及關心。
益城町、阿蘇等地,為熊本地震受災較嚴重的區域。其中位在熊本縣中部上益城郡內的益城町,由於位在震央,町內遍地滿目瘡痍,超過90%的房屋受破壞。熊本重要觀光地區阿蘇,也衝擊巨大,鐵道至今尚未完全通車。
地震災後為了恢復地方的活力,並維持當地的日常生活運作,益城町當地經濟組織 「益城工商商會」集結在地15家遭受震災毀害,無法在原址重新開業的店家,包含美容院、服飾、園藝、飲食等等民生店家,在災後不久6月25日開設了「益城復興市場・屋台村」。復興市場僱用因地震失去工作的人,目的是為了維持地區的經濟活動,讓居民可如常的進行日常生活的購買、零售。現在這個市場仍在運作,因為當地人認為,當救災資源逐漸退場,市場便成為益城町災後自立重建的重要基地,可以繼續支持益城町人們的生活,直到益城町重新恢復到地震前的活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倒塌的永康維冠大樓居民的記憶物件,為主要搶救對象。 圖/國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倒塌的永康維冠大樓居民的記憶物件,為主要搶救對象。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為協助受災地區回復生活,日本政府、博物館及大學等機構投入作為地區精神重心的文化財...
為協助受災地區回復生活,日本政府、博物館及大學等機構投入作為地區精神重心的文化財搶救,更進一步也著手保存社會集體對震災的共同記憶。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臺南206地震
臺灣於2016年2月6日上午3時57分發生芮氏規模6.6的地震,震央在高雄美濃,最大震度在臺南新化為7級。主要災情在臺南市,共造成117人死亡,主因是臺南永康維冠大樓倒塌,造成115人死亡。而在臺南各地有程度不一的災情,如關廟方家聚落、歸仁、新化等地的大樓倒塌,並在零星地方出現土壤液化情形。地震後發生後,在第一線的人員生命搶救之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在災後投入維冠大樓倒塌後生活物件記憶的搶救與修復,並於修復後提供招領,期望能對搶救受災戶未來的生活重建盡一份心力。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類型的博物館可以為地震做些什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大家的博物館」,又是位於206地震主要災區臺南的博物館。因此在206地震後的第一時間,臺史博團隊便開始進行此次地震的影像收集及記錄。
在人員救援穩定後,立即主動參與災後文化記憶保存工作。臺史博以倒塌的永康維冠大樓居民的記憶物件,為主要搶救對象。當崩塌的大樓構建等進入棄置場後,透過現場施工單位的協助,在殘瓦中蒐尋照片、成長紀錄及佛像祭祀用品等居民生活物件,後續並透過博物館的專業能力,修護了約300組物件,協助居民找回屬於自己的記憶物件。2017年2月4日開始提供居民認領,截至2017年3月18日為止,共有23個家庭領回104組物品。
當崩塌的大樓構建等進入棄置場後,透過現場施工單位的協助,在殘瓦中蒐尋照片、成長紀...
當崩塌的大樓構建等進入棄置場後,透過現場施工單位的協助,在殘瓦中蒐尋照片、成長紀錄及佛像祭祀用品等居民生活物件。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 本文摘自《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原標題為:〈災難、記憶、保存〉。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
作者:趙小菁、陳怡宏
出版社: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出版日期:2017/10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書封。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書封。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工程排水量設計 與 暴雨量

  獨家/直擊大巨蛋落下「瀑布」 民眾疑惑問:排水系統呢? 14:35 2021/06/04   中時   張穎齊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民眾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南湖大橋下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北市消防局門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六張犁信安街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受颱風及鋒面接近影響,北市中午12時起開始有持續性的強對流發展,市中心有瞬間強降雨,文山、大安及信義區時雨量均超過100毫米,大安及信義區最大10分鐘雨量均超過30毫米,多處積淹水。不過也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 北市府表示,目前測得最大累積雨量為大安區福州山站127.5毫米,水利署已發布南港區淹水一級警戒及松山區一級警戒,水利處稍早通知南港區南深陸閘門因為逼近警戒水位,可能隨時關閉。 此外,水利處也已通知各區里,因目前瞬間強降雨遠大於下水道的容量,會有積水狀況發生,如有地下室的應盡速關上防水閘門,減少積水進入地下室造成損失。而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深約20公分,範圍約100平方公尺,南湖大橋下淹水長度約50公尺、寬度約10尺、深度約50公分。

拆除案 與都更案類似之場景 溝通或方案可能不足

緊急喊停!拆南鐵最後1戶踢鐵板 雙方對峙1小時 鐵道局:今拆除取消 07:42 2020/07/23   中時   鐵道局中工處主任工程司吳志仁宣布今天拆除喊卡。(曹婷婷攝)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影》緊急喊卡!拆南鐵最後一戶 雙方對峙1小時 鐵道局今不拆了! 拒拆遷戶陳致曉家門外一度聚集大批警力。(曹婷婷攝) 反對拆遷抗爭者守在大門內。(曹婷婷攝) 警方在7點多撤離,鐵道局隨後宣布取消今天拆除行動。(曹婷婷攝) 台南鐵路地下化強拆作業預計今天清晨6時拆除最後一棟拒拆遷戶、青年路陳致曉家,交通部鐵道局中工處人員和大批警力6點一到在陳宅外宣讀拆除程序於法有據,屋內上百人不斷高呼「反東移、反對徵收」口號,雙方對峙1個多小時後,鐵道局中工處7點20分宣布基於避免衍生衝突,衍生社會成本,今天拆除計畫決定取消。 交通部鐵道局中部工程處主任工程司吳志仁7點20分出面宣布,南鐵地下化是台南重大計畫,但因為考量陳宅有許多人,基於避免造成衝突及衍生不必要社會成本,決定取消。他強調,因全案只剩陳宅拒拆,接下來會傳持續跟陳致曉溝通。 針對鐵道局宣布暫緩任務,陳致曉表示,將討論戰術,「但我不會因此開心,因為今天不攻,明天、後天也會來。」並回嗆「他來我就打!」 反南鐵東移拒拆 自救會長嗆:「歡迎攻進來」 07:12 2020/07/23   中時   反南鐵東移聲援民眾守在待拆戶家中,不願撤離。(李宜杰攝) Facebook   Messenger   Line   Weibo   Twitter   Telegram   複製連結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警民仍持續對峙中,鐵道局也釋出善意要溝通。(李宜杰攝) 配合南鐵地下化工程,鐵道局中工處預計今日(23)清晨6時拆除東區青年路陳家。目前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會長陳致曉與雙親,及超過百名聲援民眾守在陳家客廳,手拉手拒絕撤退,警方及鐵道局人員被拒於門外,並提出要與陳致曉溝通,陳致曉則回嗆「絕不會交涉,歡迎攻進來!」 據悉,目前怪手已進駐陳家後院,百名警力、消防車、救護車也都部署完畢,衝突一觸即發,聲援民眾痛斥「行政訴訟還在打,不要當政黨打

司法改革心

中時社論》司法改革 制度要改心更要改 2017/6/11 下午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1分組第4次增開會議在司法院開會。(黄世麒攝)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5個分組分別進行了3個月的會議,已全部結束。5個分組各自提出數十件改革提議,總量非常可觀,多項分組決議曾引起社會高度爭議,且司法院、法務部、律師團體間顯然有嚴重的價值觀與職務立場衝突,接下來幕僚人員如何進行議題綜整,全體會議如何達成總結性結論,事關改革成敗與國家民主發展,身為媒體必須關注,並適時對社會發出建言與警語。 分組討論議題牽涉甚廣,從金字塔式的訴訟制度、賦予大法官違憲裁判審查權、保障司法程序弱勢方權利、修復式司法法制化,到研究設立商業法院、特別勞動訴訟程序、稅務法庭,到高度政治性的增訂妨害司法公正罪,以切斷政治干擾司法的可能性。此外,還包括調整法官晉用制度、終審法院行公開言詞辯論、研議法庭直播提高司法透明度,及檢察體系的性格定位、刑事訴訟程序從起訴的方法開始改變,到改善判決文書格式以求易懂等。 司法的重要性,這裡就不必再行強調。司法的社會公信力嚴重不足,到達需要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來開藥方治病的地步,本身就令人痛心疾首。其實司法改革大業,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上需要調整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有司法人員行為、文化必須大幅檢討改進之處。改革制度需要協調立法、行政、司法甚至考試諸院配合行事,但相對司法相關人員的「革心」,還是比較容易,人的行為與文化改變更困難。台灣民主體制下司法獨立,不受行政及政治干預,為了追求司法獨立的提升而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尤其困難。 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具有先天性的困難,在這次司改會議過程中已一覽無遺。這次會議特別引進了半數不具法律背景的委員參與討論,其實就是希望避免法界人士研議司法改革時,閉門造車、諱疾忌醫,甚至護短,成為改革的障礙,但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毛病仍然不時出現,雖不令人意外,但仍然對會議的進行與成果形成負面的影響。法界人士包括官員、教授、司法從業人士,因為諱疾忌醫甚至護短而在媒體上攻訐,不惜傷害司改會議的社會形象,令人感到遺憾。 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現象,從議題處理方式的輕重選擇,也可看得出來。關說司法,特別是政治人物包括民意代表關說司法,問題普遍而且觀念嚴重偏頗的程度,從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加上前檢察總長黃世銘的訴訟案件中,就足以一覽無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