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工程使用失敗 CASE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驚傳倒塌 20多人受傷

2019-10-01 09:57聯合報
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倒塌,壓毀兩艘漁船冒出濃煙,有20多人受傷,宜蘭已啟動大傷機制。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 圖/宜蘭知識+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 圖/宜蘭知識+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向來是蘇澳地區的地標,今天上午9點半左右突然傳出橋梁斷裂。據傳,跨橋下港城有漁船被壓壞,至於是否有人車傷亡,尚在調查了解中。
這座橋有港務局管理,不只是景觀橋,更是將南方澳環狀路線串起的重要地標。早年從第一漁港到對岸造船廠要繞一大圈,1976年搭建水泥駝背橋,但橋太窄過低,造船廠大船無法順利進出,漁船雷達天線通過時也常碰觸橋墩,於是在1999年興建跨港大橋,大橋離海平面18公尺,以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困境。
為國內獨一單鋼拱橋,雙線道,更是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橋長140公尺,橋寬15公尺跨漁港航道,橋柱上的魚蝦蟹造型,畫龍點睛道出南方澳的海洋意象,觀景平台可讓遊客欣賞漁船進出之景象,是南方澳觀光漁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蘇澳鎮長李明哲廳道橋斷裂,非常訝異,「這座橋應該是很牢靠才對」。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圖/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圖/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圖/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圖/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圖/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港大橋今天上午斷落。圖/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海大橋倒塌 壓垮3漁船8外籍工受困


中時



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坍塌。(讀者提供)
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坍塌。(讀者提供)


南方澳跨海大橋今天傳出倒塌。(讀者提供/李忠一宜蘭傳真)
南方澳跨海大橋今天傳出倒塌。(讀者提供/李忠一宜蘭傳真)

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跨海大橋,在今天(1日)約9時傳出倒塌,一輛油罐車當時正在過橋,瞬間跟著橋面跌落下方,並被橋上方的雙叉壓住,起火燃燒冒出陣陣濃煙;另有多艘漁船也遭壓毀,多名外籍漁工受困。


(圖/蘇澳鎮公所提供)
(圖/蘇澳鎮公所提供)

南方澳大橋塌 台大教授眼尖揪:這地方壞了


中時電子報

恐怖!海巡直擊橋塌瞬間,彷彿地震來襲。箭頭指崩塌瞬間。(影片截圖/海巡提供)
恐怖!海巡直擊橋塌瞬間,彷彿地震來襲。箭頭指崩塌瞬間。(影片截圖/海巡提供)
字級設定:
南方澳大橋突斷裂。(蘇澳鎮公所提供)
南方澳大橋突斷裂。(蘇澳鎮公所提供)
南方澳大橋今(1)日無預警突斷裂。(讀者提供)
南方澳大橋今(1)日無預警突斷裂。(讀者提供)
宜蘭縣南方澳跨海大橋今上午倒塌,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橋梁組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歐昱辰表示,從現場監控影像看,倒塌瞬間橋梁的垂直鋼索連結拱頂的部位斷裂,這種情況不是鋼索本身,就是連接拱頂的接頭出狀況,這兩部分出問題都是因長期應力累積,導致疲勞破壞,肇因源頭則可能是設計、施工,或是維護不當。
歐昱辰說,目前他手上沒有任何具體的資料,僅能從現場的監控錄影來研判,從影片中可看到一輛油罐車從左端開上南方澳大橋,快開到右端時,橋梁垂直鋼索連結拱頂的部分突然斷裂,這不是鋼索本身有問題,就是連結拱頂的接頭出狀況,而鋼索或接頭破壞,都是受到長期應力累積,包括強風吹襲及重車經過產生的振動,導致疲勞破壞,今天的油罐車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南方澳大橋坍塌,油罐車遭壓起火冒出黑煙。(照片來源:蘇澳鎮公所臉書)
南方澳大橋坍塌,油罐車遭壓起火冒出黑煙。(照片來源:蘇澳鎮公所臉書)
歐昱辰表示,任何橋梁都會產生應力疲勞,但為何南方澳大橋會倒榻,則要回頭看當初的設計、施工,以及後續維護有無瑕疵。
針對南方澳大橋採全球唯二的雙叉式單拱設計,在結構上是否有先天弱點,歐昱辰說,他對此設計並無研究,但一般來說特殊設計,能夠參考的案例少,不像採取常用結構的橋梁,潛在問題會比較清楚,特殊結構設計則需要靠時間累積才能釐清是否有要改善的地方。

南方澳斷橋陸學者憑影片立馬給結論 網友嘆:我們還在扯

2019-10-03 13:25聯合報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斷橋事故發生後,國內各橋梁專家紛紛推測斷橋原因,懷疑與未列入檢測的鋼索鏽蝕斷裂可能是致命的關鍵,而大陸橋梁學者彭衛兵、戴飛也立刻根據台灣新聞媒體報導及影片,聯名推出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這兩天報告連結在網路上瘋傳,有網友看後酸說,「人家把事故分析都做出來了,我們還在扯不清」。
斷橋事故引發國內外關注,也引起長期致力橋梁倒塌事故分析和新型橋梁結構研究的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彭衛兵、戴飛等人注意,馬上和工業大學老師及研究生合作,做出分析報告。
這則昨天發表在中國公路學報,標題為「彭衛兵,戴飛:基於殘骸和視頻的台灣南方澳大橋事故倒塌分析」報告中,根據網路取得的橋斷監視器影像畫面,用圖像方式清楚的標明鋼索依序斷裂的位置。
文中提到,在油罐車駛過跨中橋面後不久,跨中靠右側第一根鋼索與拱圈連接部位最先發生斷裂,為事故的起始破壞點。
可初步推斷是大部分鋼索存在損傷,在首根鋼索失效後,內力重新分布,導致剩餘鋼索受力增加,引發一連串的連續斷裂,造成橋面最後崩潰。
文中還分析拱圈出現落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鋼索釋放後拱頂回彈,在拱圈長度不變的情況下,拱腳發生相向位移,二,主梁受彎出現塑性鉸後,主梁跨中位移引起主梁與拱連接外進一步發生相向位移。上述兩個位移疊加導致主梁(橋面)和拱整體從支座上滑落。
文中最後建議,加強鋼索與拱圈及主梁連接處的強度檢查,及時發現鋼索結構鏽蝕或疲勞引發的強度損失。
有不少網友看後轉發,評論「看看大陸的效率有多高!台灣第一時間還在撇清責任,怪東怪西,天災人禍推來拖去的。」「人家憑新聞報導影片已經把事故分析都做出來了,我們還在油罐車、橋墩、鋼纜⋯的扯不清。」
陸學者根據台灣媒體畫面,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陸學者根據台灣媒體畫面,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陸學者根據台灣媒體畫面,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陸學者根據台灣媒體畫面,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陸學者根據台灣媒體畫面,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陸學者根據台灣媒體畫面,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大陸學者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大陸學者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南方澳跨港大橋上午突然斷裂,跨港的橋面落海,還壓垮底下的漁船。本報資料照片
南方澳跨港大橋上午突然斷裂,跨港的橋面落海,還壓垮底下的漁船。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學者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大陸學者分析斷橋原因。取自網路中國公路學報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工程排水量設計 與 暴雨量

  獨家/直擊大巨蛋落下「瀑布」 民眾疑惑問:排水系統呢? 14:35 2021/06/04   中時   張穎齊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民眾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南湖大橋下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北市消防局門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六張犁信安街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受颱風及鋒面接近影響,北市中午12時起開始有持續性的強對流發展,市中心有瞬間強降雨,文山、大安及信義區時雨量均超過100毫米,大安及信義區最大10分鐘雨量均超過30毫米,多處積淹水。不過也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 北市府表示,目前測得最大累積雨量為大安區福州山站127.5毫米,水利署已發布南港區淹水一級警戒及松山區一級警戒,水利處稍早通知南港區南深陸閘門因為逼近警戒水位,可能隨時關閉。 此外,水利處也已通知各區里,因目前瞬間強降雨遠大於下水道的容量,會有積水狀況發生,如有地下室的應盡速關上防水閘門,減少積水進入地下室造成損失。而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深約20公分,範圍約100平方公尺,南湖大橋下淹水長度約50公尺、寬度約10尺、深度約50公分。

司法改革心

中時社論》司法改革 制度要改心更要改 2017/6/11 下午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1分組第4次增開會議在司法院開會。(黄世麒攝)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5個分組分別進行了3個月的會議,已全部結束。5個分組各自提出數十件改革提議,總量非常可觀,多項分組決議曾引起社會高度爭議,且司法院、法務部、律師團體間顯然有嚴重的價值觀與職務立場衝突,接下來幕僚人員如何進行議題綜整,全體會議如何達成總結性結論,事關改革成敗與國家民主發展,身為媒體必須關注,並適時對社會發出建言與警語。 分組討論議題牽涉甚廣,從金字塔式的訴訟制度、賦予大法官違憲裁判審查權、保障司法程序弱勢方權利、修復式司法法制化,到研究設立商業法院、特別勞動訴訟程序、稅務法庭,到高度政治性的增訂妨害司法公正罪,以切斷政治干擾司法的可能性。此外,還包括調整法官晉用制度、終審法院行公開言詞辯論、研議法庭直播提高司法透明度,及檢察體系的性格定位、刑事訴訟程序從起訴的方法開始改變,到改善判決文書格式以求易懂等。 司法的重要性,這裡就不必再行強調。司法的社會公信力嚴重不足,到達需要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來開藥方治病的地步,本身就令人痛心疾首。其實司法改革大業,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上需要調整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有司法人員行為、文化必須大幅檢討改進之處。改革制度需要協調立法、行政、司法甚至考試諸院配合行事,但相對司法相關人員的「革心」,還是比較容易,人的行為與文化改變更困難。台灣民主體制下司法獨立,不受行政及政治干預,為了追求司法獨立的提升而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尤其困難。 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具有先天性的困難,在這次司改會議過程中已一覽無遺。這次會議特別引進了半數不具法律背景的委員參與討論,其實就是希望避免法界人士研議司法改革時,閉門造車、諱疾忌醫,甚至護短,成為改革的障礙,但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毛病仍然不時出現,雖不令人意外,但仍然對會議的進行與成果形成負面的影響。法界人士包括官員、教授、司法從業人士,因為諱疾忌醫甚至護短而在媒體上攻訐,不惜傷害司改會議的社會形象,令人感到遺憾。 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現象,從議題處理方式的輕重選擇,也可看得出來。關說司法,特別是政治人物包括民意代表關說司法,問題普遍而且觀念嚴重偏頗的程度,從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加上前檢察總長黃世銘的訴訟案件中,就足以一覽...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