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濟將會停止成長嗎?這在經濟學裡是個異端問題,但是鑽研生產力的西北大學經濟學家高登(Robert Gordon),卻在一份極具爭議的新研究中提出這個問題,挑戰經濟家認為成長可以「永遠持續下去」的傳統看法。 認為經濟可以無限成長是個大膽的想法。人類史上多數時候的人均產能成長通常是零,成長主要來自人口增加。到了18 世紀中期,新的趨勢突然出現。從當時的英國到1900年之後的美國的許多經濟體生產力開始加速增加,到二次大戰結束後的25年內達到極致,然後開始放緩,只在 1996年與2004年短暫上揚。高登進一步推論,生產力成長會繼續減速,在未來1世紀降到趨近零。 未來不可知,過去卻可借鏡。高登的論點是,過去的成長來自新技術的發明與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通用技術」對生活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 高登說,19世紀的許多通用技術是促成 20世紀中期高速成長的基礎。這些發明包括電力、內燃機引擎、自來水與下水道、無線電與電話通訊以及石油化工,構成了所謂「第2次工業革命」。我們現在活在「第3波工業革命」時代,已在電腦、半導體與網際網路構成的資訊革命度過50 年。 高登認為,第2次工業革命比第1波蒸汽機工業革命和第3波資訊革命影響更深遠。引擎取代獸力,革新了道路;電燈取代蠟燭,家電革新通訊、娛樂,減少家務負擔。社會走向工業化與都市化,預期壽命大幅延長。 但這許多改變都是一次性的,人類旅行的速度從騎馬飛躍成坐飛機,然後約在50 年前就停止進展。都市化也是達到顛峰後停止。嬰兒夭折率銳減、預期壽命延長為 3倍、空調科技、女性從家務解放的成果都已達到極限。 以這種標準來看,今日的所謂資訊革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電腦節省人力的效果幾十年前就已到極點,促成1990年代一度大增的生產力,現在已難以再有增產效果。 2000年代的資訊革命成果主要是娛樂與通訊裝置。這有多重要?高登請各位試想,你是要精巧的智慧手機與社群網站,還是想保留自來水與沖水馬桶?如果是我,我絕對會選擇捨棄1970年之後發明的科技裝置,不願放棄自來水。我們可以預見一、二十年後人人都能取用全世界豐富的資料庫,但無論如何,這種進步不如上個世紀的進展。 這個分析給我們什麼啟示?首先,美國仍是生產力成長的前哨,一旦美國慢下來,其他國家將很容易追上。第2,後來者追趕美國的過程仍能帶動全球快速成長一段很長的時間。第3,成長並非靠誘因決定,而要有正確的創新才能維持。 高登還舉出一般美國人想進一步提升生活水準面臨的阻礙。嬰兒潮與婦女投入職場的人口紅利將用盡;教育程度難以再提升。全球化、資源價格飆漲、政府與民間負債沈重也讓99%底層的美國人難以再提高生活水準。其餘高所得國家也面臨同樣困境。 今日的高所得國家在過去2個世紀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創新浪潮,使這些國家更富裕、更有權力。那是美國夢與美國例外主義的時代。現在隨著創新減弱和後進國家加速趕上,高所得國家的菁英還能在今日的新世界享受優勢,但其餘人口恐怕將必須長期忍受停滯。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
全文網址: 馬丁沃夫專欄/高速成長時代 回不去了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07529.shtml#ixzz28K9TriOW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