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因素生產力 不如日韓
何謂多因素生產力?台、日、韓多因素生產力年增率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多因素生產力報告」指出,我國過去五年(101~105年)的多因素生產力平均年增率僅0.3%,首度跌破1%,成長滯緩,非僅創下91年以來四個循環期最低,也低於日、韓,顯示我國近年技術進步、研發創新相對偏弱。
主計總處指出,一國經濟成長除依賴資本、勞動的投入,更需仰賴技術進步、研發創新、生產效率及產業結構改善等因素,這些因素所創造的生產力即是多因素生產力(MFP),當一國的MFP不增長,即使資本、勞動持續擴張,經濟成長也將會受到侷限。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多因素生產力的成長代表技術進步、研發創新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在同樣的資本及勞動投入下,能夠創造更高的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這份報告指出,我國近5年(101~105年)的多因素生產力(MFP)成長滯緩,平均年增率僅0.3%。
主計總處指出,以民國91年以來的四個景氣循環周期而言,過去三個周期的平均增幅都在1.3~4.2%,而本期已降至0.3%,多因素生產力成長的滯緩,將會使得我國未來經濟成長受到侷限,這個現象值得注意。
我國近五年MFP表現不佳雖和這段期間全球景氣低緩有關,但同樣這五年裡,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的MFP成長0.7%、日本成長1.0%、都優於我們,另外德國、加拿大、澳洲的表現也優於我國。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代表在全球的動態競爭裡,近期我國技術進步、研發創新的競爭力是相對偏弱的。」
主計總處進一步以總要素生產力(TFP)來檢視我國製造業技術進步的情況,TFP成長率過去被視為技術進步率,經估算最近五年(101~105年)製造業TFP平均年增率0.4%,同樣也是91年以來四段景氣循環期最低,顯示這些年我國研發投入所創造的技術進步,在全球動態競爭下,同樣也是較弱的。
于國欽
經濟成長率係實質GDP成長率,取決於勞動、資本、技術進步及生產效率等因素,窮國靠的是勞動,富國則仰賴更多的效率、技術及創新。
何謂多因素生產力?
如何衡量成長是來自血汗還是創新?通常會以實質GDP除以勞動與資本兩要素投入量,得出「每單位勞動資本」的產出,此即多因素生產力(MFP)。試想,當固定每單位勞動及資本的投入之後,產出還會成長,其背後必有技術進步、研發創新、產業結構改變等諸多因素。
另也有以生產總額除以資本、勞動、能源、原材料及企業服務五要素投入量,如此所得出的生產力稱為總要素生產力(TFP),TFP變動率同樣也可以衡量技術進步的變化。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