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敢的校園實驗!建築師與老師聯手蓋學校,家長搶著報
精華簡文
圖片來源:王建棟
史上最敢的校園實驗!建築師與老師聯手蓋學校,家長搶著報
Web Only
這間學校的空間設計很勇敢,教室沒有一定的大小、配置都不一樣,地板高低起伏,就想鼓勵學生「跑起來」。由建築師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工作群設計、監造的關埔國小,是新竹市推動「新校園運動」中唯二新建的學校。工程與課程雙向口碑,讓還沒完工的關埔招生大爆滿,不得不增班、修改設計圖。
「老師早、校長早!」寒假結束,關埔國小迎來創校的第二個學期。
關埔是新竹市新興的住宅重劃區,鄰近竹科,外地人口大量移入,鋼骨豪宅林立。在一片陽剛、招搖的天際線爭鋒下,質樸、低密度、如聚落般自然創生的關埔校舍,反成了搶眼的異數。
關埔國小由建築師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工作群設計、監造,是田中央跨出宜蘭後,在新竹參與的多項公共工程之一——這也是田中央第一次從無到有、完整打造的校園作品。
邊蓋邊招生的關埔,目前僅完成一年級教室與主要行政辦公室,全校工期預計還要再兩年左右時間。但不受少子化影響,107學年度、關埔第一屆招生即大爆滿,新竹市府不得不放寬每班學生限額,並修改後續設計圖、增加12個班級量體因應。工程與課程雙向口碑,讓家長們擠破頭、冒著一旁興建中的工地風險,也要把孩子送進關埔國小。
王建棟攝
國小學校有什麼好設計?
關埔國小主要建築師之一的陳哲生指出,在公共建築系統中,小學校舍位階偏低、設計費比例也低,「政府覺得學校有什麼好設計,容易管理、工業化大量複製就好。但教育思惟突破後,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校園空間愈來愈受重視。」
田中央從全區規劃的角度,把氣候條件、在地紋理、新竹的風和文化等,一併納入思考。於是,一處由建築人、教育者共同創作的校園空間,一花一草、一磚一瓦,就在無數次激盪與辯證中,逐漸被雕琢出來。
雙方耳濡目染的結果是,分別接受《天下》採訪時,建築人拚命暢談自身教育理想,校長瘋狂介紹建築巧思的角色互換。
曾以雲門劇場獲得2017年遠東建築首獎,陳哲生現已離開田中央,在台東開設建築師事務所。他笑說,聽多了陳思玎校長分享的教育理念,也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很想再念一次小學。」
糾察隊的記憶,將成時代的眼淚
關埔國小總務主任林柏妤則解釋,關埔大牆面的折疊拉門設計,門一拉開,教室內外即融為一體。「從一開始就定調,要讓孩子接近地面,把樓層數壓低;再來是能夠自由通暢地跑,把教室打散,自然形成走道、廣場。」
其實,開放式設計對建築可能沒什麼了不起,但以教學來說,這點突破很不容易。
陳哲生說,因為強調開放,關埔沒有制式遊具,校舍呈現「微地形」起伏,可自由上下跑動。在台灣六、七年級生記憶中,戴著黃臂章的糾察隊不斷吹哨、喊著「走廊不能奔跑」的規範,徹底成為過去式。
這裡沒有環形的PU跑道,僅規劃草地操場,「操場主要就是滿足競賽,但走廊、廣場都可以跑動了,哪裡還需要制式跑道呢?」林柏妤則說。
負責關埔國小機電、排水的田中央成員郭聖荃(左)與監造設計師蘇峻毅(右)。(王建棟攝)
校園裡也沒有班級牌,每一間教室的大小、形狀不盡相同,課桌椅排法千變萬化。這裡甚至沒有「牆面」,校園的外牆就是黑板漆,可塗鴉、可溝通校園活動。
關埔國小監造設計師、田中央成員蘇峻毅說,有朝一日,當圍著外牆栽種的樹木長高了,「黑牆會有透視感,有點類似陰影,遠看會『消失』,整個學校就像一座公園,」
蘇峻毅和另一位負責機電、排水的田中央成員郭聖荃,從關埔國小還只是公文上的簡單幾行字,發展成模型、競圖簡報、預算書,一直到開學後的現場監造,從2017年底開工後,日復一日來到現場,貫徹田中央把設計拉到工地的模式,確保設計理念被妥善執行。
「站在工地,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姿態,可以立刻調整細節,也能快速回應設計圖的想法。或許老師對學生也是這樣,每天面對孩子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蘇峻毅說。這也是用本土建築師的好處。
設計太「勇敢」 該吵的架也沒少
獨一無二的教學空間,舉頭上望,有如教堂般的塔樓,引風、引光入內。低年級教室兩兩一組,共享飲水機、廁所等公共設施,類比Villa(別墅)的形式,空間可塑性高,「60年後,這邊或許就變成老人活動中心、社區活動中心,」陳哲生說。
而向內退縮的校園外牆,留下更寬廣的人行道、戶外長椅給社區居民。像是採訪這天,長椅的一角曬滿了不知哪戶人家的白蘿蔔,鄉土人情味點綴了城市和校園。
不過,跳脫框架的教學空間設計,對教師卻是一大考驗。
舉例來說,教室塔樓光灑落的位置,在建築師的想像中,孩子們可以圍成一圈說故事、做團康,但實際情況卻是被辦公桌和各式雜物佔滿。也有老師抱怨,室內的儲物空間太少,或是大面積的開窗,會對孩子的專注力造成干擾等等。
林柏妤不時要處理使用上的疑難雜症,一方面與教師溝通;必要時,也代表與建築師「吵架」,緊盯工期。
王建棟攝
「當初我聽到每一間教室的形狀、配置都不相同,我真的是嚇壞了!以一個總務主任的立場,我要如何分配?老師們又要怎麼選教室?但經過長時間跟建築師討論、碰撞,我慢慢理解了,既然我們相信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就不應該被經驗限制。關埔國小不是完美的樣子,但我們保持彈性,大人也要勇敢嘗試,在教導孩子時,才會認同他們去做一些更勇敢、更創造性的事情,」林柏妤說。
採訪這天,林柏妤請被拍的關埔國小學生推薦幾個最喜歡的場景。小一孩子未落俗套,指定了大曲度樓梯下被陰影包覆的小空間,以及教室旁有點畸零地味道的角落。這些地方或許難拍出好照片,但可以躲藏、可以說祕密,相處了一個學期的校園,孩子們有了對空間的自我詮釋和情感。
來到關埔國小,建築人、教育者和孩子都成了學習者,在接近人性尺度的環境中,堆砌著他們未完的建築和故事。(責任編輯:李郁欣)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