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三」刺痛了環保署
循例在聯合國氣候峰會每年發表評比的「看守德國〈German watch〉」,今年給台灣倒數第3的吊車尾排行,環保署急了,大動作批評看守德國評比不公,不接受。瞭解看守德國評比採樣、分析模式,其實無須如此氣急敗壞。台灣從2009被納入看守德國62個評比對象,一直是後段班,以能源進口、外貿導向的國家全在後段班,納入評比10年,年年名次下滑,明年若更差,也不意外。
其實看守德國的評比,受評比單位都知道這不是全球氣候總評,只是提醒受評比國進步或退步,其餘受評比國也都未氣急敗壞的批評看守德國;事實是多個國際組織都再做全球評比,例如國際能源總署〈IEA〉分析各國燃燒及排碳變化、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則專注地球總溫室氣體產出變化、世界氣象組織〈WMO〉觀察地表溫度及氣旋變化;看守德國專注於巴黎協定2030年增溫上限能否達成。
倒數地3當然面子掛不住,尤其大選快到了,蔡英文主打的綠色能源竟然得分更差;雖然不必對看守德國評比「察納雅言」,但開口罵人也不必。說得不客氣,看守德國在全球環境界的聲望,絕對超過咱們環保署,開口罵人,毫無疑問是失言。
眼前最主要的課題:cop25馬德里氣候峰會主要的任務,是明年蘇格蘭格拉斯哥cop26要怎麼確認各國開出的減碳支票,台灣雖非締約國,但巴黎協定通過後迅速向國際宣稱我們漂亮的減碳承諾。很抱歉,至今減碳進度嚴重落後,甚至才剛起步。
倒是該好奇看守德國為什麼把台灣納入評比?早在1989蒙特婁議定書生效,台灣就認清不可能成為締約國,雖然年年派龐大代表團與會,但只能爭取觀察員,約其他國家與會成員「雙邊會談」,另以會場外擺攤,辦台灣之夜爭取見面機會。
為什麼看守台灣把台灣納入評比?合理推測看守台灣的宗旨是關心巴黎協定2030減碳目標能否達成,台灣既然有可觀的二氧化碳產出,當然就應納入,這是「排放實體」的概念,應不具備政治意涵;除非台灣成為減碳績優生,成績讓全球矚目。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