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潰壩」一傳再傳? 成大水利專家:其實超級安全
中國大陸近來洪災不斷,其中三峽大壩更一再傳出「潰壩」消息,但成功大學水利學者表示,潰壩根本就是謠言,從目前獲知的消息,大壩「超級安全」,完全沒有崩潰的問題;至於還有消息傳出大壩連日洩洪是造成下游水患的主因,專家也認為,應該影響不大。
成大水利系教授、防災研究中心主任謝正倫表示,三峽大壩最早傳出潰壩,應該是之前一張googlo map上的衛星圖,顯示壩體變形,但事實上應該是圖像解析度的問題,目前已換了新照片,看不出來之前的變形。
他表示,大壩設計的洩洪量為為每秒12萬立方公尺,目前獲得消息,上游的進水量大約5-7萬立方公尺,加上又有洩洪,壩體看不出有潰壩的急迫性。
水利系教授周乃昉也表示,「應該是搞錯了」,之前大陸旅德的學者王維洛在網路上公布許多資料,直指三峽大壩有潰壩的危機,其中提到大壩的「汛限水位」是145公尺,只要超過就有潰壩之虞。
他表示,事實上汛限水位以上,才是汛期供蓄存洪水之用,三峽大壩可以裝水到175公尺,但目前資料顯示,與175公尺還有很大的距離,而且又有洩洪,所以壩體可以說是超級安全,潰壩的機率微乎其微,不了解為何之前很多媒體都報導三峽可能潰壩。
水利系特聘教授詹錢登也表示,大陸全國人民都關注三峽大壩,再加上有降雨量等數據支應,讓管理單位有洩洪的依據,即使近年極端氣候增加,大雨不斷,大壩仍不太可能出事。
周乃昉表示,大陸最近各地水災頻傳,最主要還是各地降雨量太大的問題,大陸不像台灣,台灣多數河川都經過整治,但大陸沒有,如果雨下太大,就可能造成洪災,上游即使洩洪,水量比起來仍有限,並非各地洪災主因。
謝正倫也表示,三峽大壩的下游、長江的荊州到岳陽段,確實是瓶頸、河面彎曲多,容易產生水患,目前從資料看起來,其行水量約為每秒5.8萬立方公尺,大壩在洩洪時都有考量,應該並非水患的主要原因。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