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幫自己圓謊了 * 2010-08-30 * 工商時報
「不該再幫富人減稅了」,這句話不是我們說的,而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日前在他的紐約時報專欄中所呼籲的。美國布希政府時代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方案,給予有錢人許多租稅減免的好處,造成政府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歐巴馬上台後,雖急欲收拾這個爛攤子,但卻遭逢金融海嘯衝擊,難以立即著手改革。如今經濟危機逐漸平息,原來強調減稅增支的財政政策面臨退場的檢討,正好讓歐巴馬政府有機會重新把財政失衡問題端上檯面,並對布希時代所殘留下來的減免稅措施做一番徹底的檢視。
美國有二大主要政黨,民主黨與共和黨,其財經政策的理念與主張極不相同。前者傾向於「大政府」的觀念,強調以政府的積極性作為,管制社會資源的配置與使用,維護總體經濟的穩定;後者則偏向於「小政府」的概念,強調政府的消極性功能,尊重市場機制,約制政府政策的不當干預。如果以意識型態的光譜區分,民主黨的主張比較左派,共和黨則比較右派;如果以福利價值的面向區分,民主黨比較重公平分配,共和黨則比較重資源效率。因此,在租稅與財政議題上,當民主黨執政時,會主張對富人多課稅,追求租稅公平,並容忍政府預算赤字擴大,以刺激或穩定經濟。相反地,當共和黨執政時,則會主張對富人減稅,以鼓勵投資、創造所得,並篤信拉佛曲線(Laffer Curve)效果最終可以促使財政收支平衡。諷刺的是,近20年來卻都是民主黨在幫共和黨解決財政窟窿的問題;以前是柯林頓幫雷根善後,現在則是歐巴馬在幫布希擦屁股。
我國也是二大主要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但在財經政策理念上卻甚難區分出其主張的差異。兩個政黨都是選舉亂開支票,選後拚命舉債,置國家財政與租稅公平的惡化於不顧。政府預算失衡永遠只是在野黨用以抨擊執政黨施政績效不彰的工具,但政黨輪替,執政在野身分互換後,所有當初執政時被對手用來批判的語言與內容,都可以用來還擊原來的在野黨。弔詭的是,指責別人的「現在」即如同在批評自己的「過去」。如此不斷惡性循環下去,國家財政與租稅的健全改革當永無希望。
前陣子兩項政府機關公布的資訊出爐,引起輿論譁然。一是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98年最高與最低五等分家庭可支配所得的差距擴大至8.22倍,創歷史新高;另一是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統計,97年20等分綜所稅申報戶之平均所得高低差距拉大至近66倍,亦是史上之最。這種所得分配惡化的現象,已經變成一種無法回轉的趨勢,同時也驗證了我國貧富不均問題的嚴重性。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日前為此特別召開了「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會議」,並提出洋洋灑灑的七大策略方向,包括擴大內需、平衡區域發展、增加就業水準、強化租稅效果、健全社會安全網、改善產業結構以及提升勞動生產力等。但矛盾的是,所有與會的財經部會首長似乎都「搬出」各種理由,竭盡所能的為貧富差距惡化消毒,也為馬總統日前所說「台灣其實表現不算太差」的話擦屁股。果如這些首長所言,台灣的所得分配不均問題並不嚴重,那行政院何必還大張旗鼓的成立「專案小組」?無怪乎其所提出「改善所得分配」的七大策略,看起來倒比較像是「提升經濟發展」的七大方案。
我們並不是反對政府以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提高所得等來解決「貧窮」問題,而是提醒政府應更關心「貧富」差距擴大的事實,因為分配的公平正義是維繫社會安定的主要基石。不論如何擴大內需或改善產業結構,在全球化與老人化的兩大趨勢下,分配不均的惡果絕對無法避免,政府應該有充分的準備與責任,透過制度改革來面對與解決這個問題。換言之,不論政府干預前的所得分配有多不公或不均,在政府透過社會福利措施與租稅手段干預後,社會所得分配一定要能產生有效的均化改善效果。從上述主計處的調查報告可知,政府移轉因素加入之後,98年所得差距自8.22倍降為6.34倍,顯示政府政策對所得分配的影響效果的確很大。但其中九成以上都是來自於社會福利支出的貢獻,租稅所發揮的重分配效果不及一成。由此可見,我國稅制促進公平功能的微弱與不足,亟需政府大力反省與改革。
克魯曼認為幫富人減稅證明了美國「政治文化不但已經失常,而且嚴重腐朽」,此外,還是政客「欺騙與不誠實」的行為。台灣的兩個政黨,只要執政即為富人減稅的做法,亦反映出同樣的政治墮落與官僚謊話。我們希望現有的財經官員在為所得分配惡化消毒的同時,先去看看國民黨上台前是如何指責與抨擊民進黨政府的。做了這麼多幫富人減稅的事,政府最起碼要有承認的勇氣,請不要再幫自己圓謊了。
「不該再幫富人減稅了」,這句話不是我們說的,而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日前在他的紐約時報專欄中所呼籲的。美國布希政府時代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方案,給予有錢人許多租稅減免的好處,造成政府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歐巴馬上台後,雖急欲收拾這個爛攤子,但卻遭逢金融海嘯衝擊,難以立即著手改革。如今經濟危機逐漸平息,原來強調減稅增支的財政政策面臨退場的檢討,正好讓歐巴馬政府有機會重新把財政失衡問題端上檯面,並對布希時代所殘留下來的減免稅措施做一番徹底的檢視。
美國有二大主要政黨,民主黨與共和黨,其財經政策的理念與主張極不相同。前者傾向於「大政府」的觀念,強調以政府的積極性作為,管制社會資源的配置與使用,維護總體經濟的穩定;後者則偏向於「小政府」的概念,強調政府的消極性功能,尊重市場機制,約制政府政策的不當干預。如果以意識型態的光譜區分,民主黨的主張比較左派,共和黨則比較右派;如果以福利價值的面向區分,民主黨比較重公平分配,共和黨則比較重資源效率。因此,在租稅與財政議題上,當民主黨執政時,會主張對富人多課稅,追求租稅公平,並容忍政府預算赤字擴大,以刺激或穩定經濟。相反地,當共和黨執政時,則會主張對富人減稅,以鼓勵投資、創造所得,並篤信拉佛曲線(Laffer Curve)效果最終可以促使財政收支平衡。諷刺的是,近20年來卻都是民主黨在幫共和黨解決財政窟窿的問題;以前是柯林頓幫雷根善後,現在則是歐巴馬在幫布希擦屁股。
我國也是二大主要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但在財經政策理念上卻甚難區分出其主張的差異。兩個政黨都是選舉亂開支票,選後拚命舉債,置國家財政與租稅公平的惡化於不顧。政府預算失衡永遠只是在野黨用以抨擊執政黨施政績效不彰的工具,但政黨輪替,執政在野身分互換後,所有當初執政時被對手用來批判的語言與內容,都可以用來還擊原來的在野黨。弔詭的是,指責別人的「現在」即如同在批評自己的「過去」。如此不斷惡性循環下去,國家財政與租稅的健全改革當永無希望。
前陣子兩項政府機關公布的資訊出爐,引起輿論譁然。一是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98年最高與最低五等分家庭可支配所得的差距擴大至8.22倍,創歷史新高;另一是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統計,97年20等分綜所稅申報戶之平均所得高低差距拉大至近66倍,亦是史上之最。這種所得分配惡化的現象,已經變成一種無法回轉的趨勢,同時也驗證了我國貧富不均問題的嚴重性。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日前為此特別召開了「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會議」,並提出洋洋灑灑的七大策略方向,包括擴大內需、平衡區域發展、增加就業水準、強化租稅效果、健全社會安全網、改善產業結構以及提升勞動生產力等。但矛盾的是,所有與會的財經部會首長似乎都「搬出」各種理由,竭盡所能的為貧富差距惡化消毒,也為馬總統日前所說「台灣其實表現不算太差」的話擦屁股。果如這些首長所言,台灣的所得分配不均問題並不嚴重,那行政院何必還大張旗鼓的成立「專案小組」?無怪乎其所提出「改善所得分配」的七大策略,看起來倒比較像是「提升經濟發展」的七大方案。
我們並不是反對政府以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提高所得等來解決「貧窮」問題,而是提醒政府應更關心「貧富」差距擴大的事實,因為分配的公平正義是維繫社會安定的主要基石。不論如何擴大內需或改善產業結構,在全球化與老人化的兩大趨勢下,分配不均的惡果絕對無法避免,政府應該有充分的準備與責任,透過制度改革來面對與解決這個問題。換言之,不論政府干預前的所得分配有多不公或不均,在政府透過社會福利措施與租稅手段干預後,社會所得分配一定要能產生有效的均化改善效果。從上述主計處的調查報告可知,政府移轉因素加入之後,98年所得差距自8.22倍降為6.34倍,顯示政府政策對所得分配的影響效果的確很大。但其中九成以上都是來自於社會福利支出的貢獻,租稅所發揮的重分配效果不及一成。由此可見,我國稅制促進公平功能的微弱與不足,亟需政府大力反省與改革。
克魯曼認為幫富人減稅證明了美國「政治文化不但已經失常,而且嚴重腐朽」,此外,還是政客「欺騙與不誠實」的行為。台灣的兩個政黨,只要執政即為富人減稅的做法,亦反映出同樣的政治墮落與官僚謊話。我們希望現有的財經官員在為所得分配惡化消毒的同時,先去看看國民黨上台前是如何指責與抨擊民進黨政府的。做了這麼多幫富人減稅的事,政府最起碼要有承認的勇氣,請不要再幫自己圓謊了。
via Ping.fm
Posted via email from ArkiLaw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