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經濟日報提供 |
過去三年來,面對平息動盪市場的責任、為穩健復甦打下基礎的歐盟,主要聚焦於金融穩定和降低財政赤字與債務。如今隨著金融緊張局面緩解,與信心逐漸恢復,2014年歐洲領導人應該讓焦點回到實質經濟與產業基礎上。2月的歐洲部長理事會是很好的開端。為決定最佳的前瞻道路,歐盟領導人必須回顧以往。製造業投資向來是歐洲成長的主要引擎,如今也是活絡歐洲經濟的關鍵。
過去十年來,產業政策大大傾向金融和服務部門,製造業被視為明日黃花,歐洲也不再被視為競爭產業的合適地點。許多歐洲國家經歷去工業化,義大利工業生產自2007年來已下滑近20%。
儘管如此,工業持續在歐盟經濟扮演關鍵角色,僱用3,400多萬名勞工,貢獻80%的出口,也提供龐大的民間研發投資。因此,製造業影響歐洲經濟的其他各個產業,包括服務業在內。
事實上,儘管決策者焦點轉向,新興經濟體的競爭日趨激烈,歐洲製造業表現仍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要歸功於若干企業的適應和創新。這些企業讓義大利走出「三F」──食品(food)、時尚(fashion)和家具(furniture)──邁向生技製藥、機械電子和航太等尖端產業。
邁向高附加價值製造活動的轉型,在整個歐盟隨處可見,顯示歐洲未來的成功,取決於結合傳統經濟優勢與強大創新的能力。
歐洲國家應致力於創造工業繁榮的必要環境。義大利最近推動「目標義大利」(Destinazione Italia)計畫,建立更可預測的稅收制度、減少官僚繁文縟節、強化民法制度以確保有效執行合約,希望幫助企業成功。這種環境有利於企業成長,也能吸引海內外民間投資。
重塑歐洲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是把歐盟各會員國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生產率日益提高的歐洲供應鏈,或在全球供應鏈中脫穎而出。必須深化各國經濟的連結,塑造出一個整合各國優勢的真正無疆界市場。
在這方面,歐盟對症下藥的政策至關重要。維持全球競爭力需要對未來工業生產的關鍵要素進行投資,也就是能源效率和技術創新。
因此,歐盟應支撐能源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致力於降低與工業競爭對手的能源價差,尤其是對美國和新興經濟體。有效的內部能源市場對平價能源供應至關重要。
另一個重要計畫「歐洲研究區域(European Research Area)」已如火如荼展開,應能在2014年開始實施。創造共同的國家研究計畫議程、促進技能與科學知識流通,才能開創最理想的創新環境。
在研發領域之外,創新的工業經濟仰賴高水準的專業人才。欲滿足這個要求,歐盟必須提出促進中、高等教育的政策。
為了建立更深、更加整合且多元的市場,歐盟應把自由貿易協定視為當務之急,特別是正與美國談判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貿易整合,以及最終形成的跨大西洋共同市場,可以成為未來數十年效益龐大的歐洲成長機制,中小型製造商尤其受惠。
歐洲製造業還需要更好的融資管道。金融危機留下的一個危害後果是持續的信貸限制。部分國家有半數的貸款申請遭到拒絕,融資成本也高得驚人。假如歐盟領導人不解決這個問題(包括通過建立完善的銀行聯盟),改革措施的效應將很快因缺少新投資而消失殆盡。
再工業化與對抗年輕人失業,應成為2014年歐洲重要議程,並設定2020年前工業為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20%的目標。唯有透過歐盟深化整合才可能。緊密的結合是歐洲建構繁榮的現代創新經濟的唯一出路。
(編譯賴美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