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观点:西方互联网自由遭遇挑战

2011年 08月 17日
正文Evgeny Morozov那些游荡在伦敦、曼彻斯特和其他英国城市的青年暴徒是否预料到自己的照片会遭到愤怒网民的仔细审查?暴乱后不久,许多义愤填膺的网民来到Facebook和Flickr等社交网站研究暴力事件的照片,急切地想确认这些恶棍的身份。有些精通电脑的网民甚至自告奋勇将这一过程自动化,用软件对照来自网上不同地方的暴徒照片。

那些青年暴徒也不完全是反对科技进步的勒德主义者(Luddites)。他们用黑莓(BlackBerry)发消息,避免使用Facebook和Twitter这样比较显眼的平台。据说他们抢劫了许多销售时尚电子产品的商店。从“数字原生代”到“数字暴民”似乎没有多长的距离。

科技为伦敦骚乱中的各个群体都赋予了力量,包括暴徒、民间自警组织、政府,甚至是热情的普通市民,但他们被赋予的力量有大有小。通过浏览大量闭路电视摄像头拍摄的录像并研究暴徒谈话记录及地理位置数据,拥有最新人脸识别技术的英国警察可能会认出许多肇事者的身份。

威权政府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局势的发展。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国有媒体称发生暴乱是由于对社交媒体缺乏中国式的控制。这类政府急切想看到西方政府在与不断演进的科技角力时会确立怎样的先例。他们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压制政策找到一些辩护理由。

部分英国政界人士迅速呼吁黑莓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取消其消息服务以防暴乱升级。上周四,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说,政府应考虑阻止密谋发起暴力或骚乱活动的人使用社交媒体。

最近挪威发生大屠杀后,许多欧洲政客表示,担心网上匿名的反移民言论是在煽动极端主义。他们目前正在讨论限制网上匿名的方法。

是否真的需要对互联网相关规范、法律和科技进行改革以扩大政府的控制权?当埃及秘密警察都可以购买西方技术从而得以窃听异见人士的Skype通话时,美国和欧洲情报机构无法监听挪威一个“独行侠”的通话,这似乎不大可能。

我们所以能够容忍如此偏激的建议,仅仅是因为恐怖行径暂时剥夺了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将科技想象成一种解放性力量的普遍倾向也令我们心烦意乱;它让我们无视一个现象,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已经大到了不适宜的水平。

互联网构成的国内挑战要求西方国家的反应既有分寸又要慎重。中国、伊朗和其它国家的领导人正等着我们犯下执迷不悟的错误。这些错误会让上述国家得以宣称,他们对待本国抗议活动的做法是在遵循国际惯例。这些国家也正在寻找可能改善他们数字监控技术的工具和策略。

2009年的暴力骚乱过后,中国官员毫不犹豫地切断了新疆地区的互联网通讯,时间长达10个月。尽管如此,如果西方国家在处理混乱局面时决定采取类似措施,中国官员无疑仍会为他们上述激进行动获得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欢喜。同样,美国或欧洲从事“网络行为侧写”(online behavioral profiling)的任何计划,都有可能推动已经蓬勃发展的数据挖掘行业。要不了多久此类工具就会为压迫政权所利用。所谓“网络行为侧写”是指试图根据微博、游戏习惯或社交网络活动等信息找出未来的恐怖分子。

但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正处于危急关头。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外促进民主的举措往往让人觉得虚伪。西方国家在奋力应对其自身的社会矛盾之际,他们又如何能向其它国家说教呢?只要西方国家坚持在海外推广其理念,其它国家或许还是可以忍受这种虚伪的。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难以为继。

西方政界人士既希望制止暴徒的暴力行为,还想遏止盗版和非法文件共享等商业犯罪行为,他们建议采用新工具检测网络流量,并改变互联网的基本架构以简化监控。但他们忽视的是,这些举措也能够影响到中国和伊朗等国异见人士的命运。同样,欧洲政界人士处理网络匿名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将影响到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政策,而这又将影响中东地区使用社交媒体的那些人的政治行为。

美国和欧洲抑或应该放弃任何在海外推动民主的说辞?或是应该努力揣摩在面对互联网时应如何提高其政治机构的应变能力?我们的领导人在为这些新技术的革命性潜能庆幸不已的时候,他们却不能既细致入微又秉持原则地思考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台灣建築獎 PRIZE OF ARCHITECTURE

  土建築師打敗普立茲克獎大師 橫山書法館奪台灣建築獎 2022-11-03 01:22   聯合報 坐落於桃園大園、由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2022台灣建築獎首獎。圖/潘天壹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2022台灣 建築 獎昨公布得主。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首獎。普立茲克獎得主庫哈斯與姚仁喜合作的北藝中心、普立茲克獎得主坂茂與石昭永合作的南美館,則與德光教會、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並列佳作。本土建築師打敗兩位普立茲克獎得主,評審形容,台灣建築獎得主潘天壹年紀雖輕,作品卻能同時展現「隽永中有淡淡驚喜」的兩種張力,為喧囂的時代帶來安定的力量,奪得今年建築獎首獎。 橫山書法館與埤塘為鄰,潘天壹以篆刻硯石為意象,將五個硯石內斂而分散地放置於埤塘旁,形成流動的書寫地景。評審認為本案利用東方的合院概念,塑造現代園林遊園式觀瞻,將書法的意境用建築表現。整體呈現安靜、平和、穩健,有驚奇但不吵雜,節奏疏密拿捏得宜。 評審團召集人劉培森指出,潘天壹將建築物拆散成尺度小的院落式組織,空間處理切合主題。他把內部空間的氛圍處理得非常好,讓人感到心靈的沉澱,節奏上又出現不同的層次。當訪客從外界進入內部,層次的處理非常精彩,感受水平空間的寧靜之時,看到天花板的結構,又能感受到趣味性。潘天壹年紀輕、卻有相當成熟的表現,「30年前覺得台灣建築水準差國際一大截,30年後覺得有許多年輕建築師慢慢冒出、令人欣喜。」 橫山書法藝術館從設計到完成花費四年。潘天壹透露,四年過程中「經歷很大的逆轉過程」,到現在都還覺得有一些「未完成」,希望透過獎項啟動學習和陪伴。他認為,建築作品並非完工之後便停止,「每個案子都是孩子、屬於這個地方、擁有自己的生命力」。迄今他每個月都會去看橫山書法館,「看地景如何陪伴民眾、繼續它的旅程」,也希望在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學習如何回應社會責任。 潘天壹是新世代建築師中,罕見從未出國留學的「土建築師」。問他心中的「台灣建築」是什麼?他形容是「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的台灣建築」,從中可以找到社會、文化與產業脈動的浮現。他認為,台灣的大環境比較少談書法、台灣文化,因為資訊都是「和洋混合」的強勢文化衝擊,在這種衝擊之下,大家習慣浸泡在張力之中,失去對自己文化內在的表述。他認為,如果將台灣建築獎歷屆的建築師連起來,他們都在串連台灣的DNA,「只要串得下去...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

都市脈絡 與 公共建築間的互動

  打造一座偉大的棒球場並非如此簡單:金鶯公園與台北大巨蛋 丁桀   25 Aug, 2022 金鶯公園與台北大巨蛋。 圖/美聯社、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月初,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於主場金鶯公園(Oriole Park at Camden Yards) 慶祝 這座廣受 媒體 讚譽的「復古經典式球場(Retro-classic Ball Park)」啟用滿三十週年。金鶯公園的啟用,不但改變1990年代後 美國 職業 棒球 場的設計概念,也讓運動一躍成為美國在談論市中心再生時的關鍵詞。金鶯公園作為美國都市再生的標竿案例,自然也受到美國其他城市,如克里夫蘭、亞特蘭大、聖地牙哥、匹茲堡等,仿效其棒球場設計與規劃模式。 看似只適合美國都市脈絡的規劃設計手法,竟也被台北挪用至 大巨蛋 一案選址合理性的理由。即便從尺度、歷史、文化、甚至是運動發展進程而言,巴爾的摩與台北是完全不同的城市。更何況,一座是營運三十年的金鶯球場,另一座是興建超過三十年的台北大巨蛋。兩座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棒球場,如何在雙城扮演關鍵的發展角色呢? 本文選擇金鶯球場及台北大巨蛋的選址、規劃、設計三個面向,提供大家重新思考,所謂「永遠改變」棒球的棒球場,具體改變了什麼?這些改變對於都市發展是好是壞?對未來棒球場興建規劃的影響為何? 棒球場館選址:一成不變的政治遊戲 1980年代,巴爾的摩能在康登車場(Camden Yards)興建金鶯公園的主因有三。首先,曾任巴爾的摩市長(1971-1987)及馬里蘭州州長(1987-1995)的民主黨人威廉・雪弗(William Schaefer)為防止金鶯離開巴爾的摩,獲得馬里蘭州議會共255億美元支持(球場興建與土地取得費用)。 其次,康登車場雙球場計畫(金鶯公園與 M&T銀行球場 )共計約502億美元的計畫,能呼應1970年代規劃的內港主要計畫(Inner Harbor Master Plan)——一舉翻新市中心衰頹樣貌。其三,反對陣營雖獲得大眾支持,但公民投票的 連署 請求並未受到洲議會及法院青睞,反而大幅削弱反對陣營的聲音。 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的主場金鶯公園。 圖/美聯社 同時期,台北市雖在1980年代左右就啟動評估在關渡或七號公園(現大安森林公園)興建一座五萬人座的室內體育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