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下一個失落日本 【經濟日報╱傅比尼】 全球經濟危機2008年爆發以來,義大利GDP已衰退8%,近100 萬人失去工作,實質薪資不易上漲。如今在義大利南部,若一個年輕人(尤其是女性)能拿到一份全職全薪的工作,反而變得難能可貴。當前執政不穩的聯合政府看起來也很難解決上任政府因解決不了而下台的同樣顧慮。但真正驚人的一點,卻是義大利政治風波中一個尚未發生的狀況。 的確,在這段危機期間, 義大利社會竟非比尋常地安定。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等其他歐洲國家都爆發過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甚至瑞典今年也出現抗爭,英國前年也出現過動盪。義大利民怨並未沸騰,除因有過去幾代下來的積蓄之外,其中還有更深的社會和政治力量運作,把義大利推向和1990年代資產泡沫破滅後的日本一樣,在靜默中衰退。 日本長達逾20年處於經濟停滯狀態,對於受危機所創的高齡化民主國家,提供很寶貴的教訓。在日本這段「失落」的年代,日本歷任政府讓公債高漲,卻不願正視經濟上沈痼,讓經濟更加僵化。 日本有全球最高齡化的人口,大約40%在55歲以上。老年人有充裕的儲蓄,讓他們尚能忍受經濟的停滯。當銀行縮減放款,貨幣流速下降,消費者物價下跌,卻也提高靠退休金和固定利息過日子的購買力。接近退休年齡的人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在無競爭力的經濟下丟掉飯碗。因此,老年人身處受危機所創的經濟體中,雖不滿意並尚可忍受,他們只在意購買力,甚於經濟的其他機會。 義大利目前高齡化程度排在全球第三,大約33%在55歲以上,人口年齡中位數是44.2歲。和日本一樣,這些老年人有著充足的儲蓄。在義大利的6,000萬人口中,有1,860萬人每月領取年金,只有1,200萬人有全職工作。 義大利的病態像日本一樣,隨人口高齡化而惡化。簡單來說,收租者可以因商品和服務價格下跌而受益,但生產者不能。 事實上,義大利的稅收體制有利存戶。公債資本利得要課徵12.5%的稅,而企業家創業成本有50%要納稅。同樣的,義大利房產稅只占政府整體收入2%,已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平均4%,卻還想再降。房東的租賃所得要繳稅15% ,而無專長勞工的微薄所得卻要繳稅23%。 但日本最近的進展帶來了希望。中國崛起引發日本顧慮,促使日本選民支持安倍晉三和他大膽的改革計畫。儘管「安倍經濟學」的成效尚待觀察,但重新活化日本經濟的決心是明確的。 如今的問題是,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