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帖藥 幫成熟國經濟「活血」 |
| ||
已開發經濟體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經歷,已引發有關成長、就業和所得不平等快速演變的討論。 在金融體系幾近崩潰後不久,隨著資產負債表受破壞的程度逐漸顯現,認為會出現常態循環性復甦的共識已慢慢消失。 但即使在去槓桿已大舉進行的今日,對成長和就業的效果仍令人失望。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仍遠低於公認的潛在水準,歐洲更是處於負成長。 就業仍萎靡不振,並拖累GDP成長,這種趨勢在過去至少三次衰退就曾出現,且每次復甦就表現得更加明顯。在大多數已開發經濟體,可貿易部門對就業成長貢獻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所得分配的不利趨勢在危機前也已出現,並在危機後繼續發展。在美國,GDP成長帶來的所得增加大部分集中在所得分布的高端。財富日漸集中加上教育品質高度不平均,正在降低跨代的經濟流動性,進而危及社會和政治凝聚力。 勞力節約技術和全球經濟可貿易部門的就業模式轉變,是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一般白領和藍領工作正在消失,而可貿易部門的低加值工作正流向一些開發中經濟體。這兩股強大的力量擾亂了已開發經濟體勞動市場的長期平衡。 這些都造成了痛苦、驚慌和困惑。但已開發國家的停滯並非無可避免—但避免它需要克服許多艱難的挑戰。 首先,去槓桿、調整結構平衡和透過投資彌補有形和無形資產缺口的效果,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實現。與此同時,承擔主要轉型成本的失業者和年輕人需要支持,成本應該由我們當中比較幸運的人來承擔。 其次,實現充分潛在成長需要扭轉普遍存在的公部門投資不足。從消費導向改變成投資導向成長十分重要,並且必須從公部門開始。 第三,在美國等較靈活的經濟體,已發生一種轉向外需的重大結構變遷。出口快速成長(速度超過進口),因為能源成本降低、新技術有利於重回國內生產,以及實際有效匯率貶值。 最終這些結構性變化將彌補消費減少的影響,除非內需的增加干擾了這一過程。 第四,結構僵化的經濟體需要採取步驟擺脫僵化。所有經濟體都必須適應結構改變,以便支持成長,而在改變有缺陷的成長模式時,靈活變得更加重要,因為這影響復甦的速度。 最後,建立新成長模式和分擔責任的共識,需要領導力。許多開發中國家花很長時間在穩定的無成長平衡階段,然後才轉向更有利的均衡。這方面沒有自動機制可循,但我知道有效的領導扮演觸媒的角色。 因此,儘管我們可以預期調整平衡和縮短實際和潛在成長的過程需要多年時間,但到底多長取決於政策選擇和結構調整的速度。 當然,支持長期(幾十年)潛在成長起伏的主要因素是技術和人口;而不管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是否進入了長期沒落的階段,都無法影響它們的力量。 但對許多經濟體來說,當務之急是另一個問題:恢復有韌性和包容性的成長模式,以實現潛在成長中可能達成的任何趨勢。 (作者Michael Spence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任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編譯吳國卿) |
全文網址: 史賓塞專欄/五帖藥 幫成熟國經濟「活血」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462913.shtml#ixzz2sJWNOOzP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