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綢之路 歐洲忐忑 欲拒還迎
在亞歐之間,鋪設數千公里的公路和鐵路交通線路、在巴基斯坦和波蘭建起海港和空港、電站、油氣管線,設置物流中心,中國計畫給「新絲綢之路」項目投資9000億美元。由陸海空貿易通道構成的這一網絡,被稱為「一帶一路」,要把位於中國和亞非歐國家連接起來。對歐洲經濟而言,這一項目隱含著風險,但也蘊含著巨大機會。
「德國之聲」報導,歐洲的樂觀者希望,新絲綢之路能帶領中國逐步適應西方規則和法律。懷疑者們則擔心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他們警告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沒有具體框架條件、沒有環境或社會標準的承諾、沒有公開的招標;中國聲稱贊同全球自由貿易、反對經濟閉鎖,可能是欺世之舉。
德國外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相信,中國可以填補美國可能告別世界自由貿易秩序後留下的空白。聯邦經濟部長齊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亦持相同看法,不過她強調,「一帶一路必須基於真正的夥伴關係、互利及平等的條件,應延攬盡可能多的國家參與,需要有多邊性,不能只是單一項目的組合」。
在德意志銀行董事會成員里契(Garth Ritchie)看來,擴建亞歐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是「中國和歐洲的巨大機會」。對於中國來說,這一項目有助於減少在建築、鋼鐵、運輸領域的產能過剩;對於歐洲來說,新絲綢之路項目則至少能在下一次景氣不振時成為恰逢其時的支撐。
世界和平與外交組織(WPDO)德國部主席瑙約克斯(Helmut Naujoks)指出,「很多企業領導人必須摒棄對中國的害怕情緒」。瑙約克斯建議想進入中國的德國企業應具備適應能力,並願意建立起良好聯繫,否則「你在那裡會失敗」;耐心也非常重要,「友誼先於生意」。
不僅是在德國,中國也在其他歐洲鄰國推介「一帶一路」計畫。瑙約克斯相信,新絲綢之路能發展成一種雙贏局面,「如果德國企業有勇氣,兩邊的生產和貿易都會增長,出現成千上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他說,「中國是全球經濟火車頭,能給眾多國家帶來繁榮」。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