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永財今年七十歲,因出生在佃農家庭,早年家境清寒,讓他對現行教育制度頗有感觸。「你看有錢人都去念國立最好的大學,貧窮人小孩反而讀很貴的私立學校,這個教改是不是有問題?」
交通大學現有七成的學生來自推甄,對這個現象,卓永財用「可怕」來形容,回憶教改推行之初,他在交通銀行任職時,曾強烈主張推甄比率不能過半,要為窮人留一線機會。
卓永財痛批,考試是相對公平的制度,窮人翻身靠的是教育,錯誤的教改,阻礙了社會階級流動。「中研院院士用美國思考來看台灣的問題,忽略社會背景完全不同。」卓永財指出,高等教育一味崇尚美國價值,最後造成教育與社會、產業脫節,學校對產業沒有貢獻,產業要升級,學校無法供應人才。
「教育必須回歸基本面,教學是為了社會培植人才,研究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卓永財慨嘆說,國立大學運作的經費,來自政府編列的預算,是人民納稅的血汗錢,台灣的高等教育主事者,應有擔負社會責任的想法,有一流的國家才有一流的大學,若有朝一日,台灣國力衰敗如菲律賓,台大文憑也沒有價值。
卓永財指出,從台大到最後一個大學,都只重視論文,高等教育沒有差異化,又普設大學供過於求,學生素質日益低落,身無一技之長,導致企業無才可用,青年失業率攀高。
對台灣的前景,顯得憂心忡忡,卓永財說,「人跟社會完全脫節,這個社會怎麼可能不生病?」人才是產業的根基,產業步入衰退,無法創造就業機會,民眾消費力減弱,連帶衝擊到服務業,最後人民沒有所得,政府沒有稅收,一旦舉債落入惡性循環,慘況將如同現在的希臘。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