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風電設置 欠缺 地方政府溝通


離岸風電商賺不到高費率!彰縣府省千億把球拋中央

彰化縣政府考察英國海上離岸風電。(彰化縣政府提供)

彰化縣政府模擬海上離岸風電。(彰化縣政府提供)
沃旭、中鋼等四家離岸風電開發商,未拿下2018年的年每度五點八元高躉購費率,12月28日未取得彰府在籌設許可計畫書中勾選同意的完備文件,經濟部頒《民法》把最後期限延到2日,彰化縣政府今天堅持不勾選同意,但也強調審查部分係屬中央主管機關職權,縣府只是出席審查16個單位和4位委員的其中之一,縣府依法辦理,並没有卡關。
彰化縣政府建設處、代理經濟暨綠能發展處長劉玉平指出,以彰化縣離岸風電遴選核配容量2.4GW計算,依經濟部公布2018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5.8498元,及預告的2019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5.106元計算,未來台電需支付的躉購總金額差距高達1200億元。
沃旭、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海龍、及中鋼等四家離岸風電開發商,在彰化縣政府的堅持下,沒有拿下籌設許可,無法取得2018年度每度五點八元高躉購費率,去年最後一天發表聲明,指出今年預估草案5.1元,對彰化外海的本土開發商與外國開發商都無法執行,會導致開發商超過新台幣6000億的投資被迫縮編,最糟將面臨開發被迫中止。
彰化縣經濟暨綠能發展處長劉玉平指出,今年9月縣府對於離岸發電開發商已回覆原則性的同意函,但地方的基本態度是要求風電商和加強和漁會溝通,對地化要有具體措施,做好環境保育等。
劉玉平強調,不是縣府卡關,參與審查有環保署等16個單位,還有4位專業委員等
,縣府是其中之一。再者,電業籌備創設審查部分係屬中央主管機關職權,縣府在11月中央召開多次審查會時表示意見,能源局去年12月24日來文,縣府已於去年12月28日將複審意見正式函復經濟部能源局。
縣府回覆文件指出, 離岸風電之開發,應通盤考量計畫之完整性,並應顧及國土開發、區域均衡發展等,尚有七項未釐清,是否已經完成,包括一、漁民及漁會溝通相關同意資料。二、漁業轉型輔導及漁業回饋補償具體數據方案。三、相關產業及運維供應鏈在地化方案。四、產學合作及提升在地就業具體方案。五、社會福利措施及地方回饋計畫。六、環境影響減輕措施及保護、復育方案。七、海域土地償金轄管地方政府分配權。
(中時 )

風電廠商中止合約 專家:再見、不送了

2019-01-21 06:07聯合報
離岸風電今年躉購費率下修,引發開發商不滿,其中沃旭能源丹麥總部發函通知台灣廠商,「已動工的合約停止執行,未動工的合約重新議價」,長期關注離岸風電議題專家、國泰世華前柬埔寨子行董事長梁敬思說,開發商應適可而止,別得寸進尺,得了便宜還賣乖。
梁敬思表示,能源局去年11月底宣布預定調降今年度躉購費率後,所有開發商聯合展開舖天蓋地攻勢向政府施壓。為助長聲勢,民意代表、下游廠商、商會、律師、會計師、媒體、外商金融機構等一起出來搖旗吶喊。當然,本國智庫、培訓機構及一些學者也沒閒著,跟著鼓噪反對調降費率。政府官員則一味護航,在外資威脅可能撤資後,立刻改口費率仍有調升空間,意圖影響費率委員們本月底決定。
躉購費率在過去數年,本來就公布是每年年底前開會決定隔年新費率,並未保證費率靜止不動,所有開發商從兩、三年前來台灣時就清楚了解、也應該評估過費率變動影響,否則它們僱用的財務及法律專家全都失職。商場上本有風險,即使是績優公司例如台積電或台塑集團,也沒法充分掌握隔年度產品售價,更何況是尚未開工的離電專案。因此開發商若忽視事實,堅持躉購費率不可作調整,明顯就是耍賴皮。
梁敬思說,開發商爭取自身權益的動作本無可厚非,但其説一套做另一套,玩弄「左右逢源」的手法也不宜太過。具體例證包括,不斷表示對離岸風電有長期承諾,但遴選上榜後立即忙著釋股;某一家誇稱至今「已投資270億元」,但連籌設許可至今尚未取得,相信是指「條件式」MOU已簽了270億元,裝出一副大力支持國產化的姿態,其實資金尚未全部到位;不停吹噓離岸風電資金全部由開發商帶進來,但絶大部分是透過高槓桿操作舉借「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發行綠色債券(主要買主是本土保險公司)及證券化商品(由本土金融機構買入),即使部分(30%-60%)由國外信貸機構保證,開發商自行帶來的國外資金不會超過投資總額15%。
梁敬思指出,賺錢只怕少不怕多,從每度5.8498費率降至5.106元且取消階梯式費率,代表開發商原估利潤減少。但觀察大型風機效率提高會降低成本,美國、越南(約2.6-3.5元)及歐洲等案躉購費率也已大幅降低。何況有豐富實績經驗的外資開發商即使未來賣掉台灣專案公司大部分或全部股權,也不會放棄長達20年營運期的肥厚「運轉維護服務費」和「技術權利金」,因此即使費率為5.106元,開發商的真正利潤應該還是肥滋滋的。若一直硬拗會賠錢或供應鍊國產化導致成本高漲(卻又不提出具說服力的成本數據),實令人難以相信其説法。
他強調,從事如此龐大投資居然只需自備少量資金,台灣提供超高躉購費率,而融資成本低如白菜價格,融資限制條款也寛鬆離譜得不像話,甚至政府還幫忙「要求」本土金融機構配合放款/投資並承擔(原屬開發商應負責的)絶大部分專案風險。老實說,開發商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另一個像台灣這麼好騙又好賺錢的地方。
梁敬思表示,勸告開發商們不要太貪心。若堅持費率維持5.106元要撤資,那麼就再見、不送了。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台灣建築獎 PRIZE OF ARCHITECTURE

  土建築師打敗普立茲克獎大師 橫山書法館奪台灣建築獎 2022-11-03 01:22   聯合報 坐落於桃園大園、由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2022台灣建築獎首獎。圖/潘天壹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2022台灣 建築 獎昨公布得主。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首獎。普立茲克獎得主庫哈斯與姚仁喜合作的北藝中心、普立茲克獎得主坂茂與石昭永合作的南美館,則與德光教會、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並列佳作。本土建築師打敗兩位普立茲克獎得主,評審形容,台灣建築獎得主潘天壹年紀雖輕,作品卻能同時展現「隽永中有淡淡驚喜」的兩種張力,為喧囂的時代帶來安定的力量,奪得今年建築獎首獎。 橫山書法館與埤塘為鄰,潘天壹以篆刻硯石為意象,將五個硯石內斂而分散地放置於埤塘旁,形成流動的書寫地景。評審認為本案利用東方的合院概念,塑造現代園林遊園式觀瞻,將書法的意境用建築表現。整體呈現安靜、平和、穩健,有驚奇但不吵雜,節奏疏密拿捏得宜。 評審團召集人劉培森指出,潘天壹將建築物拆散成尺度小的院落式組織,空間處理切合主題。他把內部空間的氛圍處理得非常好,讓人感到心靈的沉澱,節奏上又出現不同的層次。當訪客從外界進入內部,層次的處理非常精彩,感受水平空間的寧靜之時,看到天花板的結構,又能感受到趣味性。潘天壹年紀輕、卻有相當成熟的表現,「30年前覺得台灣建築水準差國際一大截,30年後覺得有許多年輕建築師慢慢冒出、令人欣喜。」 橫山書法藝術館從設計到完成花費四年。潘天壹透露,四年過程中「經歷很大的逆轉過程」,到現在都還覺得有一些「未完成」,希望透過獎項啟動學習和陪伴。他認為,建築作品並非完工之後便停止,「每個案子都是孩子、屬於這個地方、擁有自己的生命力」。迄今他每個月都會去看橫山書法館,「看地景如何陪伴民眾、繼續它的旅程」,也希望在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學習如何回應社會責任。 潘天壹是新世代建築師中,罕見從未出國留學的「土建築師」。問他心中的「台灣建築」是什麼?他形容是「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的台灣建築」,從中可以找到社會、文化與產業脈動的浮現。他認為,台灣的大環境比較少談書法、台灣文化,因為資訊都是「和洋混合」的強勢文化衝擊,在這種衝擊之下,大家習慣浸泡在張力之中,失去對自己文化內在的表述。他認為,如果將台灣建築獎歷屆的建築師連起來,他們都在串連台灣的DNA,「只要串得下去...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

都市脈絡 與 公共建築間的互動

  打造一座偉大的棒球場並非如此簡單:金鶯公園與台北大巨蛋 丁桀   25 Aug, 2022 金鶯公園與台北大巨蛋。 圖/美聯社、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月初,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於主場金鶯公園(Oriole Park at Camden Yards) 慶祝 這座廣受 媒體 讚譽的「復古經典式球場(Retro-classic Ball Park)」啟用滿三十週年。金鶯公園的啟用,不但改變1990年代後 美國 職業 棒球 場的設計概念,也讓運動一躍成為美國在談論市中心再生時的關鍵詞。金鶯公園作為美國都市再生的標竿案例,自然也受到美國其他城市,如克里夫蘭、亞特蘭大、聖地牙哥、匹茲堡等,仿效其棒球場設計與規劃模式。 看似只適合美國都市脈絡的規劃設計手法,竟也被台北挪用至 大巨蛋 一案選址合理性的理由。即便從尺度、歷史、文化、甚至是運動發展進程而言,巴爾的摩與台北是完全不同的城市。更何況,一座是營運三十年的金鶯球場,另一座是興建超過三十年的台北大巨蛋。兩座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棒球場,如何在雙城扮演關鍵的發展角色呢? 本文選擇金鶯球場及台北大巨蛋的選址、規劃、設計三個面向,提供大家重新思考,所謂「永遠改變」棒球的棒球場,具體改變了什麼?這些改變對於都市發展是好是壞?對未來棒球場興建規劃的影響為何? 棒球場館選址:一成不變的政治遊戲 1980年代,巴爾的摩能在康登車場(Camden Yards)興建金鶯公園的主因有三。首先,曾任巴爾的摩市長(1971-1987)及馬里蘭州州長(1987-1995)的民主黨人威廉・雪弗(William Schaefer)為防止金鶯離開巴爾的摩,獲得馬里蘭州議會共255億美元支持(球場興建與土地取得費用)。 其次,康登車場雙球場計畫(金鶯公園與 M&T銀行球場 )共計約502億美元的計畫,能呼應1970年代規劃的內港主要計畫(Inner Harbor Master Plan)——一舉翻新市中心衰頹樣貌。其三,反對陣營雖獲得大眾支持,但公民投票的 連署 請求並未受到洲議會及法院青睞,反而大幅削弱反對陣營的聲音。 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的主場金鶯公園。 圖/美聯社 同時期,台北市雖在1980年代左右就啟動評估在關渡或七號公園(現大安森林公園)興建一座五萬人座的室內體育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