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被「偷接」種植 農民花錢技轉卻變傻瓜
研究單位不斷研究新的品種,促進國內農業進步,卻欠缺相對完善的植物品種保護機制,使得獲得授權的農民權益無法被保障,有花錢獲得技轉授權的農民,與沒有花錢的農民結果一樣,合法技轉的農民還被笑傻瓜,造成不公平。
蜜棗農民胡進成表示,以蜜棗為例,蜜棗是高價作物,他根據耕作面積,不斷技轉農改場新的品種,比如蜜棗高雄八號花費6000元、高雄11號花2萬元、高雄12號花1萬,增進競爭力;還是有農民認為反正隔壁也有,剪枝就直接種植,這樣合法技轉品種的農民,怎麼保障自己的權益?
他說,日前和16位農友合資52.5萬元,透過合作社向農試所申請最近新推廣的台農13號雪麗蜜棗,卻有棗農說也有13號,對方說不像他們這麼有錢,「還要花錢買」,聽到這些酸言酸語,只能苦笑以對。
技轉者:想獲優勢 卻成了奢望
胡進成表示,過去一個品種可能還可以撐二、三年,才會被大量盜用,現在連剛技轉就有這種狀況,申請技轉者原本想取得較早的競爭優勢,好像也變成是一種奢望。
「農政單位都知道,但知道為何不處理?」胡進成說,只要有一兩個違規案例出來,農民也就知道對於有品種權的農民必須尊重,要依照程序登記,產業也才會有正向循環,研究人員苦心研究出來的新品種,也會有人去技轉,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花錢去技轉新的品種,只想要等到隔壁農民有了,再去接枝就好,這樣產業如何能朝正向發展?
盼訂規範產量控制、市場區隔
他說,應該有所區隔,除了品種、產量控制也有所規範;若有沒有品種權的農民都一樣可以種植,沒有做市場區隔,「最後產量過多,也就是大家一起死掉」;蜜棗主攻春節送禮市場,但今年春節前五天到3月20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一市蜜棗量比去年多48%,平均價格少兩成,蜜棗農的整體收益是下降的。
蓮霧農民張家芸表示,過去很知名的蓮霧品種「黑糖芭比」也發生過類似的爭議;有農民是「偷接」,有的則是「多接」,所謂多接,就是向研究單位技轉一分地的苗,但是卻「多接」五分地;如果研究單位規定一定的種植面積,技轉出去後,品質產量價格也會相對穩定,但這種「多接」的方式,農民花少少的一兩萬元技轉金,就能多接很大的面積,導致價格下滑。
難預防 農民應提升自我意識
但她也說,這種事情不斷發生,實務上很難規範,只能靠農民自我意識提升,農人的檢舉,還有農方去查核,才能真正保障技轉農民的權益。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