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趨勢 全世界忙著建水壩拚經濟

寮國7月23日發生水壩潰決意外,至少造成36人死亡,98人失蹤,凸顯全球近年大興土木建造水壩可能帶來的問題。
法新社報導,寮國近年積極發展水力發電,希望成為東南亞的電力輸出大國,但過快的發展引來外界質疑。
世界銀行曾在世界各地協助許多國家建造水壩,但其中一些水壩遭到輿論反對,導致世界銀行從1990年代起減少投資水壩建設,近年來,中國大陸填補了這個空缺。
專家指出,大陸投資水壩時不太在乎水壩對當地環境和居民的影響,使大陸的投資更受歡迎。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員克里斯提安妮.沙弗等多名學者提供的資料,全球目前規劃和建造中、用作水力發電的水壩共有3500多座,到了2030年,數量可能增加一倍。3500多座並不包括主要用來供水、防洪、供船隻航行和休閒娛樂的水壩,因此實際上正在規畫或建造的水壩應該更多。
沙弗提供的資料還顯示,2015年起非洲國家總共規劃了近100個新水壩,南美洲國家也規劃了130多個新水壩。
不過,水壩經常成為政府與居民、甚至國與國之間衝突的原因。

建水壩脫貧? 全球8千萬人沒了家

2010年,大陸西南部乾旱,使湄公河水量大減,河道下游的國家無法獲得足夠的水源灌溉農作物。泰國和越南一些學者批評,大陸在湄公河上游建造水力發電用的水壩,使下游國家獲得的水量驟減,但大陸多次否認這個說法。
另外,巴西公司計畫在亞馬遜雨林建造的貝盧蒙蒂水壩,以及衣索比亞計畫在尼羅河建造的水力發電堤壩,也引發許多爭議。
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高級講師蘇珊.施邁爾指出,各地政府在推動水壩工程時都說,水力發電有助於脫貧。她承認社會發展需要電力,人們需要穩定的水力供電,「問題是,誰能決定我們怎樣在這方面發展?」
正因為這些爭議,世界銀行從1990年代起,減少在各國水壩建設的投資,1993年更從印度訥爾默達河一個水壩計畫撤資。「經濟學人」雜誌說,世界銀行曾是全球最積極推動水壩工程的組織,但現在「怕了」。
西元2000年,世界銀行委託研究團體「世界水壩委員會」,研究水壩對社會和環境的衝擊。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全球已有4000萬到8000萬人,因為水壩工程被迫離開家園。有些人指出,委員會只計算立即搬遷的人,如果把後來被迫另尋農地和捕魚地點的人算進去,實際數字會高得多。
國際水力發電協會發言人亨利說,世界水壩委員會的報告是水力發電發展的「分水嶺」,此後,許多國家在發展水利時,更重視工程對社區和環境帶來的影響。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