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蒲遷村拍板 環保因素集體遷村首例
國內大規模集體遷村,首例也發生在高雄,五十年前,政府為擴建高雄港第二港口,將紅毛港近一萬八千多位居民,集體遷往目前中安路以北的大魯閣草衙道附近,因居民反彈,整個遷村經歷卅八年才完成。
高雄市府表示,大林蒲遷村是呼應居民訴求,遷村原因和紅毛港完全不同,一萬五千多位居民有意見的約僅一成,且市府捨棄「徵收」的強制手段,改採以地換地、一坪換一坪,保障居民「居住權」,兼顧維護居住正義。
大林蒲集體遷村的地點,也在中安路草衙道附近,將與紅毛港遷村的居民成為「鄰居」;遷村後的大林蒲原址,市府計畫作為經貿循環園區。遷村經費粗估約三百億,行政院長林全同意由中央負擔。
大林蒲位在高雄市小港鳳鼻頭沿海地區,包含鳳林、鳳森、鳳源、鳳興、鳳鳴、龍鳳六個里。四十五年前政府編定臨海工業區後,從此大林蒲的命運就與工業及汙染緊縛在一起。
中油大林煉油廠、台電大林發電廠、中鋼及台船廠區陸續進駐臨海工業區,加上下游業者,總共近六百家石化和鋼鐵業,將面積僅一二五公頃的大林蒲整個圈住,大林蒲成了石化區中的生活孤島,空汙問題從此成為居民難以擺脫的夢魘。
到大林蒲走一圈,許多人都對當地無所不在的高聳煙囪印象深刻,高雄市府統計,當地共有八百八十支煙囪,加上洲際貨櫃中心一期啟用後,進出碼頭的大型車產生噪音、震動,居民長期飽受噪音及空汙,抗爭不斷,開始有了遷村的籲求。
去年十一月十九日,行政院長林全到大林蒲傾聽民意,高市也展開國內首次「普查式」的遷村民意調查,歷時八個月溝通說明完成普查。受訪居民中,一萬三四三四人贊成遷村,一六五四人不贊成,反對者以年長者居多。
市長陳菊前天專程北上,向院長林全報告調查結果,並提出「住、商區建地一坪換一坪、蓋回原房型」遷村計畫,林全支持市府計畫,重申「從優辦理」原則不變,爭議卅多年的大林蒲遷村案就此定案。
高雄副市長史哲昨天宣告遷村正式啟動進入籌備階段,未來半年,將由中央負責協調交通部及台糖公司取得遷村安置所需土地,市府辦理地上物普查及協助當地籌組「遷村籌備會」,做為溝通說明,協議及遷村決策的平台。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