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Untitled

整頓企業 下殺手不如用良心【經濟日報╱
2010.11.22 整頓企業的過程很艱辛,對嗎?有可能。即使每件事都做對,由於情勢與機會改變,有時候你必須把公司帶往新方向。世事難料,沒有企業能永久屹立不搖。

大家都知道,維京(Virgin)歷年來曾關閉或出售旗下自創的400個事業,批評者也不斷指出這一點。這樣錯了嗎?事業就是工具,每一家事業都被設計來實現特定目標。假如事業遭到淘汰或不再被需要,維京就會出售或關閉它。我們盡可能不流失人才或知識,但也不能戀棧這些事業的基本概念。維京不斷創新,嘲諷維京失敗經驗的批評者只是見樹不見林。

要領導企業進行整頓,首先要以冷靜嚴格的角度來審視事業。你是否真能授予員工足夠的權力來完成工作?改變公司既有 文化難如登天。如果你領導審核併購案的小組時,也應該考量一點:歷來有不少案例演變成災難,原因是主管無法了解聚集不同類型的員工一起共事、追求共同目標真正的挑戰。

維京2007年2月面臨重大挑戰,當時NTL、Telewest與維京移動通訊(Virgin Mobile)三家合併而成的維京媒體公司(Virgin Media)浴火重生,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維京集團,在英國擁有1,000萬名顧客與1.3萬名員工。

直到那時我才捨棄昔日「小而美」的創業計畫。在維京草創初期,若有主管點名某個事業的員工數破百,我可能要求會見副執行董事、副業務經理與副行銷長,對他們說「你們現在是新事業的執行董事、業務經理與行銷長」,然後將事業分拆為二。倘若這些事業的員工數又達到三位數,我可能再要求會見副手,再將事業分拆。

維京媒體既不小也不美,而原來隸屬於NTL的部分,狀況特別差。我們要大幅改造客服部門,其中一個原因是處理顧客投訴的人似乎對協助顧客不感興趣。我們找到了原因:他們成天照著腳本唸。

這引發我提出一點建議:監督整頓或併購的主管與經理人,應該激勵員工像企業家般思考。不管做什麼,都把他們當作大人。良心是最嚴厲的監督者,賦予員工責任愈多,他們的表現就愈好。

維京媒體的例子是,腳本都直接丟到垃圾桶。我們請電話客服人員盡可能在一通電話解決問題,並重新分配資源給前線,以改善營運。

前NTL員工一開始都心存懷疑。萬一客服人員做得太過火,開始給顧客過多好處呢?我的回答是「邊做邊學」。我認為員工處理不開心的客戶時過度慷慨不應被批評。假如有一、兩名員工碰上麻煩,這表示他們下次會做得更好。維京媒體現在已是英國數一數二的有線電視、網路與手機服務供應商。

我從辛苦整頓企業學到的教訓是,避免接收他人留下的爛攤子。假如底下員工不再有熱情與毅力來重新推動事業,最好找個新團隊來,甚至可能要重頭開始。

萬一無法拋開過去?假如這種作法行不通?還有一個最複雜難行的替代方案:整頓成一個小而專精、昂貴的企業。這是最高水準的創新。找出大型企業縮編的方法,重新鎖定目標與市場,並以附加價值讓高價合理化。這個做法難度很高,而且做起來還會痛苦萬分。

為什麼要嘗試這條路?假如你能從小而專精的整頓中浴火重生,雖然員工經營的是更小型的企業,但每個貢獻者的影響力更大。他們將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從失敗中迅速爬起。

此外,你也能將人們聚在一起腦力激盪、搏感情,互相扶持,他們最後就會向你提出解決方案與妙點子。

開創一個員工自動自發、相互關懷又有創意的新企業,不是很美妙嗎?想想你能有這麼多收獲。

(作者Richard Branson是維京集團創辦人)

Posted via email from ArkiLaw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

台灣建築獎 PRIZE OF ARCHITECTURE

  土建築師打敗普立茲克獎大師 橫山書法館奪台灣建築獎 2022-11-03 01:22   聯合報 坐落於桃園大園、由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2022台灣建築獎首獎。圖/潘天壹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2022台灣 建築 獎昨公布得主。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首獎。普立茲克獎得主庫哈斯與姚仁喜合作的北藝中心、普立茲克獎得主坂茂與石昭永合作的南美館,則與德光教會、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並列佳作。本土建築師打敗兩位普立茲克獎得主,評審形容,台灣建築獎得主潘天壹年紀雖輕,作品卻能同時展現「隽永中有淡淡驚喜」的兩種張力,為喧囂的時代帶來安定的力量,奪得今年建築獎首獎。 橫山書法館與埤塘為鄰,潘天壹以篆刻硯石為意象,將五個硯石內斂而分散地放置於埤塘旁,形成流動的書寫地景。評審認為本案利用東方的合院概念,塑造現代園林遊園式觀瞻,將書法的意境用建築表現。整體呈現安靜、平和、穩健,有驚奇但不吵雜,節奏疏密拿捏得宜。 評審團召集人劉培森指出,潘天壹將建築物拆散成尺度小的院落式組織,空間處理切合主題。他把內部空間的氛圍處理得非常好,讓人感到心靈的沉澱,節奏上又出現不同的層次。當訪客從外界進入內部,層次的處理非常精彩,感受水平空間的寧靜之時,看到天花板的結構,又能感受到趣味性。潘天壹年紀輕、卻有相當成熟的表現,「30年前覺得台灣建築水準差國際一大截,30年後覺得有許多年輕建築師慢慢冒出、令人欣喜。」 橫山書法藝術館從設計到完成花費四年。潘天壹透露,四年過程中「經歷很大的逆轉過程」,到現在都還覺得有一些「未完成」,希望透過獎項啟動學習和陪伴。他認為,建築作品並非完工之後便停止,「每個案子都是孩子、屬於這個地方、擁有自己的生命力」。迄今他每個月都會去看橫山書法館,「看地景如何陪伴民眾、繼續它的旅程」,也希望在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學習如何回應社會責任。 潘天壹是新世代建築師中,罕見從未出國留學的「土建築師」。問他心中的「台灣建築」是什麼?他形容是「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的台灣建築」,從中可以找到社會、文化與產業脈動的浮現。他認為,台灣的大環境比較少談書法、台灣文化,因為資訊都是「和洋混合」的強勢文化衝擊,在這種衝擊之下,大家習慣浸泡在張力之中,失去對自己文化內在的表述。他認為,如果將台灣建築獎歷屆的建築師連起來,他們都在串連台灣的DNA,「只要串得下去...

台灣建築聯盟 參與 威尼斯建築展

  五校組建築聯盟進軍威尼斯 台灣常民智慧變成建築語言 2023-02-20 02:53   聯合報/  東海大學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代表台灣參加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灣的鐵皮屋常被視為混亂的象徵。然而透過東海等五所大學建築系所學生的田野調查,發現鐵皮屋頂因可吸收熱量,被山區農民當成曬蔬菜的空間,成為生產系統的一環。台灣養殖場、茶園田間常見的網屋,看似簡陋的設計卻能提供遮陽、休閒娛樂等多重功能,台中新社農民甚至用網屋防止巨峰葡萄遭鳥兒啄食。「我們希望把常民智慧變成台灣的建築語彙。」由 東海大學 建築系主任曾瑋帶領的跨校建築 團隊 ,花一年時間田野調查台灣建築,成果將在5月舉行的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台灣館中展出。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代表台灣參加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5月20日至11月26日於義大利威尼斯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展出。策展團隊透過在台灣不同高度與緯度的農業地景調查,呈現人們為馴服環境帶來的多元建築風貌。 國美館館長廖仁義指出,歷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都以建築師為主題,此次則是首次以「教學聯盟」共同參與的方式,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師生共同完成展覽,同時也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學院:成功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的建築學系學生參與。他認為,此次台灣館的展示方式,不僅具文化展示的意義,也有建築傳承的教育意義。 曾瑋表示,台灣橫跨六個氣候生態區,面對多變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台灣建築發展出柔軟、即時反應的特性。但台灣建築教育往往套用西方系統與觀念,長期忽略台灣建築本身的特色,甚至將台灣建築汙名化。此次帶五校建築系所學生進行廣泛、全面性的田野調查,希望透過大量田調重新定義台灣建築,並從台灣的教育開始扎根。 台灣最常見的乳牛品種來自荷蘭,但乳牛需要適當的陽光照射才能保持健康。策展團隊田調時發現,高緯度乳牛品種的眼睛無法適應台灣的陽光,台灣牧場廣泛使用聚碳酸酯波紋板,減少進入牛欄的陽光量,創造更友善的養牛空間。鄉村常見、設有腳踏輪的棚屋,擁有輕鋼框架和波紋板的可移動結構。農民在棚屋中放置收音機、冰箱、電風扇、延長線,甚至在鷹架掛上祈求風調雨順和豐收的紅條,宛如另一個家。這些台灣典型建築中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