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美國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率將成長3%,但經濟分析局(BEA)公布的結果令人失望-經濟產值年率僅成長2.5%。儘管資料的短期變動和不如預期的重要性很容易被誇大與放大,但這次公布的數據明顯透露出一項更廣泛的訊息:成長依舊疲轉,且可能隨政府增稅和減支的效應開始發酵而惡化。 深入研究數據後發現,成長的主要來源是個人消費支出和企業累積庫存,淨出口和政府減支則是兩大不利因素。民間投資支出在第1季幾乎沒有成長。企業庫存成長基本上毫無意義,因為其增幅是填補去年第4季庫存萎縮所留下的龐大缺口。 另一方面,個人支出增幅是2010年底來最大。問題是,個人支出能否繼續成長?不幸地,答案可能是「不能」,畢竟BEA的報告顯示,個人實質可支配所得年率銳減5.3%,實質支出卻增加3.2%,這種差距導致個人儲蓄率從4.7%暴跌到2.6%。 若未結合提高個人所得與借款,消費者支出將無法繼續以這種步伐成長,但目前個人所得和借款的展望都不佳。受增稅和減支衝擊,所得日漸下滑;家庭多年來也在償債和債務違約。這兩個趨勢是否會突然停止仍不明朗,尤其家庭未來的賺錢能力仍面臨諸多疑慮。 可能有人認為,房價上漲可望產生「財富效應」,讓人覺得能更自在地借款和支出。表達此觀點的人也包括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但芝加哥大學教授蘇菲(Amir Sufi)發表的重要新論文,則主張另一個較令人信服的觀點。 「財富效應」最能影響信用最差、且房子以外財富最少的人,在多數情況下,那些人房子已遭法拍,也買不起新房子,只能租屋。事實上,房價上漲反而可能抑制支出。 「過去十年來擁有又失去房子的5%美國人,高度傾向花掉所有財富和所得,在榮景時期,這些家庭積極花掉所有房產,如今他們再度成為租屋者,房價上漲就代表財富減少,因他們未來必須支付更高的租金,這將減弱房價對家庭支出的利多效應。」 觀察家也擔心3月來發布的所有數據。整體而言,關於經濟健全度的負面消息鋪天蓋地而來。數周前我曾撰文分析部分負面消息,但之後情勢日漸惡化,除了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和新屋開工。 此外,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也持續步履蹣跚,歐元區持續深陷衰退和中國成長趨緩,都無助美國提振出口。不過,商品價格日漸下跌和中國買主需求減緩,則可能有利美國經濟,形同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減稅。理論上日本經濟復甦也可能對美國有幫助,但這個亞洲經濟體藉日圓貶值以刺激出口的策略,將不會對美國有太多助益。 這份美國GDP報告並未說明太多我們還不知道的事,但應該能提醒我們,在經濟距離完全復甦還很遠時,推行財政緊縮是很危險的。 |
全文網址: 彭博專欄/增稅減支發酵…美經濟拉警報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62397.shtml#ixzz2RoD4U9EX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