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銀行(央行)新任總裁黑田東彥已經開啟了貨幣政策的革命。他拋開20年來的戒慎小心,不再聲稱日銀對通貨緊縮毫無辦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兩年內通膨能夠達到2%,黑田東彥必須採取大膽作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問題在於貨幣政策能否完成這個目的。我的答案是,光靠貨幣政策沒有辦法,政府必須也採取激進的結構改革。 日銀在4月4日宣布啟動「量化與質化寬鬆」,承諾將把貨幣基數增加一倍,並使購入的日本公債平均到期時間延長逾倍。貨幣基數將以每年60兆到70兆日圓的速度增加,而持有的日本公債到期時間將從3年增至7年。而且日銀還說,這項量化兼質化寬鬆將視需要一直執行下去。 這不算是「直升機灑錢」,因為日銀在經濟復甦時將收縮銀根。這也不是瑞士央行採取的直接收購外國資產。相較之下,日銀的作法可說是「內部平衡帳的超級調整」,鼓勵金融業出脫日本公債,推高不動產價格。而且因此走軟的日圓匯價也是日銀所樂見。 為何這會有效?因為日本的問題是民間持有過量的多餘儲蓄。企業囤積了太多現金。 這項政策可以在兩個方面至少暫時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日圓貶值將可激勵日本出口,把多餘的積蓄轉成貿易順差。第二,讓存款實質利率轉成負值,提高實質財富,可以鼓勵降低儲蓄,增加投資。 但充其量這只能在短期內奏效。最遭的狀況是這可能破壞通膨預期的穩定,使日本從通縮變成超級通膨。日本民眾可能會認為政府是在掠奪他們的積蓄,以通膨讓存款大為貶值。如果日圓因此大舉外逃,日本無法用高利率吸引資金回籠,因為這將重傷負債甚高的日本財政。屆時恐怕只能實施資本管制。 那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貨幣政策奏效?要先承認結構性問題,也就是日本企業界的失能。 日本的民間儲蓄幾乎全都是由企業部門產生,這筆儲蓄實在太多,卻缺乏可能的投資機會。因此,2011年時日本企業留存的現金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9.5%,遠高於美國的16%。而就連美國也深受企業現金過多所苦。 短期之內,負利率的狀況可能促進投資,因為儲蓄並不划算。但就中長期而言,日本的企業投資相對於GDP的比重應該下降而非上升。既然家庭的儲蓄不高,借貸意願很低,就只剩政府部門或者外國人可以消化這筆儲蓄。 而日本政府過去20年來已經擔當了消化儲蓄的功能。所以財政赤字與公共負債才會如此之高。而對外貿易盈餘則在縮減,因為貿易條件惡化,出口量不斷下降。日本將必須靠貿易出超來消化儲蓄,也需要貿易收入來降低政府赤字,因此日圓走軟的確有所幫助。但日本的經濟封閉,很難創造出這麼多的對外出超;而就算日本能,這個世界也無法消化日本的出超。 因此,日本需要能夠降低企業超額儲蓄、增進經濟成長的結構改革。基於日本的人均所得(加計購買力)現在已降到美國的76%,的確有增長空間。 日本可以大幅調低企業的折舊免稅額,對保留盈餘課徵懲罰性重稅,改革日本企業結構,使股東獲得更高權力。日本應該用稅制逼迫企業降低保留現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消費稅懲罰消費。 這種改革將非常激烈,安倍晉三不太可能採取。但沒有這樣的改革,日銀的貨幣政策充其量只能有短期效果,甚至造成通膨失控。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
全文網址: 馬丁沃夫專欄/日本經改 得向企業「開刀」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30690.shtml#ixzz2QUY1kxIa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