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勿蹈1937年的錯誤

克魯曼專欄/勿蹈1937年的錯誤
【聯合報╱2010.01.05 04:02 am
接下來的經濟新聞會像這樣:下次就業報告可能顯示,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已出現2年來的首次增加。下一次的GDP報告可能顯示,GDP去年底出現穩固成長。專家學者一定會陸續發表樂觀的評論,並再次呼籲美國政府結束刺激方案。屆時,他們呼籲美國政府及聯準會取消經濟支撐措施的分貝一定更高。

如果美國政府留意這種主張,我們將重蹈1937年嚴重錯誤的覆轍。當時,聯準會與羅斯福政府認為大蕭條已經結束,美國經濟可拋開支撐。結果開支減少,貨幣政策趨緊,美國經濟迅即再次跌入深淵。

我們不容如此。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與歐巴馬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羅默女士均是專研大蕭條的學者。羅默曾經提醒我們切勿重演1937年的舊事。不過有時候記得過去的人還是會重蹈覆轍。

閱聽經濟新聞須記住,即使經濟陷入持續性衰退,也偶爾會出現不錯的數字,這其實不代表什麼,且很正常。以2002年初為例,初步報告顯示,美經濟年成長率達到5.8%;失業率卻繼續增加一年之久。

1996年初,初步報告顯示,日本經濟的年成長率達12%。這導致不少人意興風發的聲稱,「日本經濟總算已經進入自力推進復甦的階段」。事實上,此時的日本只來到它失落10年的中途。

這種假象有時是統計上的幻覺。不過更重要的是,它們通常源於「庫存反彈」。如果經濟陷入衰退,企業通常會累積大量的未出清存貨。為解決庫存過量的問題,它們通常會降低產量。一旦庫存過量的問題解決,就會再次提高生產量,導致GDP突然出現大幅成長。遺憾的是,除非包括消費者開支與長期投資在內的需求面力道增加,庫存反彈造就的成長只是曇花一現。

這使我們回到仍然嚴峻的經濟基本面。

在過去10年的好光景,房市榮景與消費支出激增是驅動經濟的重要力量。如今,這兩個因素已消失無蹤。前一次榮景留下的空屋隨處可見,消費者的財富較房市泡沫破滅前銳減11兆美元,不可能恢復以往只知一味消費不知儲蓄的習慣。在這種局面下,美國不可能出現另一波房市榮景。

剩下什麼?如果企業投資再趨熱絡,一定有幫助。然而我們很難看出這種熱絡將從何而來:產業產能過剩,商辦租金因辦公空間嚴重供過於求而暴跌。

出口能否有所幫助?美國貿易赤字曾經縮小,多少有助於緩和經濟衰退的衝擊。然而赤字已再次擴大,原因之一是,中國與其他享有貿易盈餘的國家不肯調整個別貨幣的匯率。

換言之,我們近期內所聽到任何有關經濟的好消息一定是假象,不意味美國經濟已邁向持續復甦。癥結是,決策者會不會誤判,進而重複1937年的錯誤?事實上,他們已經如此。

歐巴馬政府的財政刺激方案,原本預期於今年中左右會對GDP與就業產生最大的效果,然後刺激措施就會漸漸退場。然而這麼做還太早:為什麼要在失業仍然嚴重之際,不再繼續支援?國會早該在數月前就備妥第2套刺激方案,因當時的局面已明白告訴我們,衰退幅度與時間一定比最初的想像還嚴重。然而國會什麼都沒做,而我們即將看到的虛幻數字很可能導致國會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

另一方面,聯準會官員最近提到改變積極支撐經濟的對策,改採「退場策略」的問題。購買長期公債這項支撐經濟政策已經結束,預料購買抵押擔保證券這一項將在幾個月後取消。即使聯準會不直接調高利率,這也等於緊縮貨幣政策。柏南克正承受這方面的龐大壓力。

聯準會是否可能及時明白,對抗衰退的任務尚未完成?國會是否亦然?如果兩者不明白這個道理,2010年將是以經濟榮景假象開始,以悲慘終結的一年。(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工程排水量設計 與 暴雨量

  獨家/直擊大巨蛋落下「瀑布」 民眾疑惑問:排水系統呢? 14:35 2021/06/04   中時   張穎齊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民眾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南湖大橋下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北市消防局門口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六張犁信安街淹水。(北市府提供/張穎齊台北傳真) 中央氣象局發布豪大雨特報,受颱風及鋒面接近影響,北市中午12時起開始有持續性的強對流發展,市中心有瞬間強降雨,文山、大安及信義區時雨量均超過100毫米,大安及信義區最大10分鐘雨量均超過30毫米,多處積淹水。不過也有民眾直擊拍下大巨蛋從「蛋頂」沖下的瀑布影片,疑惑直呼「排水系統呢?」 北市府表示,目前測得最大累積雨量為大安區福州山站127.5毫米,水利署已發布南港區淹水一級警戒及松山區一級警戒,水利處稍早通知南港區南深陸閘門因為逼近警戒水位,可能隨時關閉。 此外,水利處也已通知各區里,因目前瞬間強降雨遠大於下水道的容量,會有積水狀況發生,如有地下室的應盡速關上防水閘門,減少積水進入地下室造成損失。而木柵路2段109巷口淹水,深約20公分,範圍約100平方公尺,南湖大橋下淹水長度約50公尺、寬度約10尺、深度約50公分。

司法改革心

中時社論》司法改革 制度要改心更要改 2017/6/11 下午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1分組第4次增開會議在司法院開會。(黄世麒攝)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5個分組分別進行了3個月的會議,已全部結束。5個分組各自提出數十件改革提議,總量非常可觀,多項分組決議曾引起社會高度爭議,且司法院、法務部、律師團體間顯然有嚴重的價值觀與職務立場衝突,接下來幕僚人員如何進行議題綜整,全體會議如何達成總結性結論,事關改革成敗與國家民主發展,身為媒體必須關注,並適時對社會發出建言與警語。 分組討論議題牽涉甚廣,從金字塔式的訴訟制度、賦予大法官違憲裁判審查權、保障司法程序弱勢方權利、修復式司法法制化,到研究設立商業法院、特別勞動訴訟程序、稅務法庭,到高度政治性的增訂妨害司法公正罪,以切斷政治干擾司法的可能性。此外,還包括調整法官晉用制度、終審法院行公開言詞辯論、研議法庭直播提高司法透明度,及檢察體系的性格定位、刑事訴訟程序從起訴的方法開始改變,到改善判決文書格式以求易懂等。 司法的重要性,這裡就不必再行強調。司法的社會公信力嚴重不足,到達需要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來開藥方治病的地步,本身就令人痛心疾首。其實司法改革大業,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上需要調整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有司法人員行為、文化必須大幅檢討改進之處。改革制度需要協調立法、行政、司法甚至考試諸院配合行事,但相對司法相關人員的「革心」,還是比較容易,人的行為與文化改變更困難。台灣民主體制下司法獨立,不受行政及政治干預,為了追求司法獨立的提升而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尤其困難。 改變司法人員的行為與文化具有先天性的困難,在這次司改會議過程中已一覽無遺。這次會議特別引進了半數不具法律背景的委員參與討論,其實就是希望避免法界人士研議司法改革時,閉門造車、諱疾忌醫,甚至護短,成為改革的障礙,但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毛病仍然不時出現,雖不令人意外,但仍然對會議的進行與成果形成負面的影響。法界人士包括官員、教授、司法從業人士,因為諱疾忌醫甚至護短而在媒體上攻訐,不惜傷害司改會議的社會形象,令人感到遺憾。 諱疾忌醫甚至護短的現象,從議題處理方式的輕重選擇,也可看得出來。關說司法,特別是政治人物包括民意代表關說司法,問題普遍而且觀念嚴重偏頗的程度,從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加上前檢察總長黃世銘的訴訟案件中,就足以一覽...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