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專欄/金改軟趴趴 就是替危機鋪路【經濟日報╱克魯曼】2010.01.09
健保改革幾乎已成定案,接下來換金融體系改革登場。未來幾周我將就金改議題撰文。現在以一個基本的問題開場:改革者應該達成什麼目標?
現在各界爭辯的焦點多在保護借款人的議題上。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署以防欺騙貸款的行為,確實是個好主意。如果當初落實加強保護消費者,或許就能有效限制房市泡沫的規模。
保護消費者或許也能擋下許多次級房貸,但無法阻止傳統、基本型的抵押貸款違約率竄升,當然也無法防止商用不動產市場暴起暴落。
換句話說,就算改革恐怕也無法防止呆帳或泡沫發生,但還能做很多事,確保泡沫破滅不會拖垮金融體系。
還記得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滅時,5兆美元從房市蒸發,但也沒引發金融危機。後來的這場房市泡沫,究竟和前次有何不同?
簡單來說,股市出現泡沫時,雖製造許多風險,但這些風險能廣泛地分散到經濟體系裡。然而,房市泡沫衍生出的風險,卻集中在金融體系。因此房市泡沫破滅,就會威脅銀行的生存。銀行在經濟體系中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如果無法發揮功效,整個商業活動就會靜止。
銀行為何承擔如此高的風險?因為這對他們有利。銀行提高槓桿,也就是用借來的錢從事高風險投資,能增加短期獲利,這些獲利直接反映在優渥的紅利。風險集中在銀行業會提高整個體系的危險,但那不關銀行的事。
這種利益衝突正是我們要立法規範銀行的原因,但在危機發生前幾年,這些規定都放寬了;更重要的是,主管當局並未把執法範圍擴及愈來愈茁壯的「影子」銀行體系,也就是包括例如雷曼兄弟公司這些類似銀行、卻又不提供存提款等服務的機構。
最後就培養出只要房價持續上漲、油水就滿滿的金融業;房市泡沫膨脹時,金融業的獲利占美國企業整體獲利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泡沫一破,就陷入崩潰邊緣。不過有政府當救兵,提供大規模紓困。
問題來了:這些紓困幾乎沒有什麼附加條件,尤其是沒有一家大型銀行被國家接收,簡直就是在誘惑銀行業可以重蹈覆轍,因為顯然無論如何都是他們贏。
如此一來,金融改革的考驗,就在於未來是否能減少銀行的誘因和集中風險的能力。
透明度可解決部分問題。危機發生前,幾乎沒有人體認到銀行承擔多高風險。增加揭露事項,尤其是複雜的金融衍生性商品,絕對有幫助。
另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在於要限制銀行槓桿的新規定。我會在未來的專欄中探討現在檯面上的草案,但對眾議院上個月通過的金改法案,我的評價是對槓桿的限制看起來還可以,但還稱不上很棒。不過,這些規定勢必很容易就會削弱到無法發揮功效的程度。只要在細則部分動點手腳,銀行又能故技重施。
改革真的該碰觸金融業的薪酬問題。如果國會無法立法防止金融業因過度冒險而得到豐厚的報酬,至少也該試著對他們課稅。
這裡我要用政治語調做結論。改革是為國服務,如果此時不大刀闊斧改革,就是在為下一場危機鋪路。
健保改革幾乎已成定案,接下來換金融體系改革登場。未來幾周我將就金改議題撰文。現在以一個基本的問題開場:改革者應該達成什麼目標?
現在各界爭辯的焦點多在保護借款人的議題上。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署以防欺騙貸款的行為,確實是個好主意。如果當初落實加強保護消費者,或許就能有效限制房市泡沫的規模。
保護消費者或許也能擋下許多次級房貸,但無法阻止傳統、基本型的抵押貸款違約率竄升,當然也無法防止商用不動產市場暴起暴落。
換句話說,就算改革恐怕也無法防止呆帳或泡沫發生,但還能做很多事,確保泡沫破滅不會拖垮金融體系。
還記得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滅時,5兆美元從房市蒸發,但也沒引發金融危機。後來的這場房市泡沫,究竟和前次有何不同?
簡單來說,股市出現泡沫時,雖製造許多風險,但這些風險能廣泛地分散到經濟體系裡。然而,房市泡沫衍生出的風險,卻集中在金融體系。因此房市泡沫破滅,就會威脅銀行的生存。銀行在經濟體系中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如果無法發揮功效,整個商業活動就會靜止。
銀行為何承擔如此高的風險?因為這對他們有利。銀行提高槓桿,也就是用借來的錢從事高風險投資,能增加短期獲利,這些獲利直接反映在優渥的紅利。風險集中在銀行業會提高整個體系的危險,但那不關銀行的事。
這種利益衝突正是我們要立法規範銀行的原因,但在危機發生前幾年,這些規定都放寬了;更重要的是,主管當局並未把執法範圍擴及愈來愈茁壯的「影子」銀行體系,也就是包括例如雷曼兄弟公司這些類似銀行、卻又不提供存提款等服務的機構。
最後就培養出只要房價持續上漲、油水就滿滿的金融業;房市泡沫膨脹時,金融業的獲利占美國企業整體獲利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泡沫一破,就陷入崩潰邊緣。不過有政府當救兵,提供大規模紓困。
問題來了:這些紓困幾乎沒有什麼附加條件,尤其是沒有一家大型銀行被國家接收,簡直就是在誘惑銀行業可以重蹈覆轍,因為顯然無論如何都是他們贏。
如此一來,金融改革的考驗,就在於未來是否能減少銀行的誘因和集中風險的能力。
透明度可解決部分問題。危機發生前,幾乎沒有人體認到銀行承擔多高風險。增加揭露事項,尤其是複雜的金融衍生性商品,絕對有幫助。
另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在於要限制銀行槓桿的新規定。我會在未來的專欄中探討現在檯面上的草案,但對眾議院上個月通過的金改法案,我的評價是對槓桿的限制看起來還可以,但還稱不上很棒。不過,這些規定勢必很容易就會削弱到無法發揮功效的程度。只要在細則部分動點手腳,銀行又能故技重施。
改革真的該碰觸金融業的薪酬問題。如果國會無法立法防止金融業因過度冒險而得到豐厚的報酬,至少也該試著對他們課稅。
這裡我要用政治語調做結論。改革是為國服務,如果此時不大刀闊斧改革,就是在為下一場危機鋪路。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