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經濟陷入漫長而痛苦的寒冬─比如2007-2009年的全球衰退與隨後孱弱的經濟復甦─各國往往摒棄合作,以自身利益為優先。保護主義措施因此競相出籠,尤以被視為能刺激出口、壓抑進口的貨幣競貶最常見。 問題是,如果所有國家同時貶值本幣,將擾亂全球貿易、拖累經濟成長。 政府能透過拋售本幣直接干預市場,壓低本幣匯價或防止匯價上揚。而壓低本幣比支撐本幣要容易得多,因為政府可以無限量印製並賣出本幣。但當政府欲支撐本幣時,必須出售手中數量有限的外幣,或從他國央行借入外幣。 然而干預匯率很少能有持久效果,日本近年來多次干預日圓卻未成功即是明證。 寬鬆貨幣政策、特別是量化寬鬆,本意或許不在壓低匯價,卻因流動性供應擴增而達到貶抑貨幣的效果。而且低利率也降低外國投資人買入這類貨幣的意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指責歐美,藉由低利率壓低匯價。 不過,聯準會的目標旨在刺激經濟和增加就業,並非讓美元貶值。且不論聯準會的政策為何,美國公債和美元都是規避風險的終極資產。 但安倍晉三仍採取了報復策略。他施壓日本銀行(央行)推動「無限寬鬆」來抑制日圓,計劃擴大財政刺激,同時不打算遵循前任政府規定的5,110億美元發債上限,這顯然將加重原已龐大的政府債務。各國密切關注日本的舉動,甚至可能仿效安倍的策略。 競爭性貨幣貶值總是與其他貨幣直接衝突,因此常招來報復,打擊全球貿易,沒有國家能成為贏家。 但這個結論是以所有貨幣立足點都相同作為前提,當其中1種在國際貿易和國際貨幣準備中占有絕對優勢時,情況便非如此。美元擁有的地位,讓他國在這場競爭中難以匹敵。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全球主導性貨幣具有6個特徵,美元可能會在相當長時間裡滿足其中至少5項 。 1.經濟與人均GDP因生產力強勁提升而快速成長:過去10年來,美國經濟成長在已開發國家中名列前茅,對企業活動的重視及在新科技上的領先,顯示這種優勢將延續下去。 2.經濟規模夠大,通常是全球最大:在生產力快速提高及移民政策相對開放的情況下,美國可望繼續勝任這個角色。日本人口持續縮減,其他已開發國家和實行1胎化政策的中國,很快將面臨相同問題。 3.兼具深度與廣度的金融市場:美國股市市值是中國、日本或英國的4倍,是歐元區的3倍以上。近50%的美國公債在外國投資人手中,日本公債僅8.7%由外資持有。 4.自由開放的金融市場與經濟:美國向來如此,歐洲在債務危機後的自由度變得較脆弱。中國可能繼續嚴格控制金融市場和貨幣。 5.無可取代:中國嚴加管制經濟和金融市場,消除了人民幣在可預見的未來威脅美元地位的可能。仰賴出口並把目光放在國內的日本,不希望日圓成為全球主導貨幣。歐元在債務危機的衝擊下,未來多年也難望挑戰美元。 美元自1985年來的跌勢已令信譽受損,但並無大礙。隨著美國進口下降、美國商品競爭力逐漸提升和能源自足率提高,美國令人擔憂的經常帳逆差可望縮小。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貨幣競貶終將嘉惠美元,增加美元作為終極避風港的魅力。 (作者A. Gary Shilling是席林公司總裁兼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劉利貞) |
全文網址: 彭博資訊專欄/貨幣競貶戰 美元避險地位更穩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670937.shtml#ixzz2JPpZUunu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