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蝦皮不是威脅 畏戰才是問題
台灣最大的本土電商平台「網路家庭」增資10億元,供孫公司「商店街」迎戰競爭對手「蝦皮」,該集團董事何飛鵬在媒體撰文指出,他們面對陸資和國際資金「不公平、不對等的競爭」,正在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語境悲憤而激情,在社群媒體引起熱議。這位堪稱社會意見領袖的董事認為,大陸企業已成為「龐然怪物」,非台灣業者所能抗衡,「要靠政府力量將其拒於門外、隔海峽而治」;尤其蝦皮後面大股東是騰訊,擁有實質影響力,理論上不可在台經營網路事業。
我們猜測,若該企業在增資後仍無法勝出,下一步大概會宣稱競爭對手為「陸資」,一旦交易大數據由陸資掌握,將影響國家安全,政府應以「國家安全」為重,將其逐出市場,以保護本土、安全的網路企業。這種指控若真實發生,將如同有線電視併購案,因境外企業股權含有少量陸資,立刻被競爭對手透過「代言人」,指稱其將影響媒體中立、操縱台灣輿論,要求公平會和通傳會封殺的類似情境。
事實上,網路家庭在2015年為止的3年年均毛利率為16.6%,每股盈餘8元左右,股價曾站上500元高峰,上櫃的孫公司股價也曾高達250元。這種「天天天藍」的美好商機,吸引了蝦皮在2015年進入台灣。但僅有50位員工的蝦皮選擇了新模式市場策略,放棄傳統網購平台以個人電腦為載具的模式,改以年輕人熟悉的手機為載具,提供良好系統介面和服務規格,並豪邁補貼賣家運費和手續費;網路家庭挾其百萬賣家「資產」,面對競爭卻陷入決策猶疑遲滯困境,因而大量流失了客戶,待變更策略已時不我予,利潤和股價也應聲下跌。
何董事怪罪陸資或國際資金是「龐然怪物」,因而無力抗拒,所以政府應該關門保護、井水不犯河水。聽起來這該是「全球化」之前的論調,現在卻由一個開放式小型經濟體的網路科技代表性企業董事口中說出,就讓人難以置信。況且,別忘當年網路家庭的子公司「露天拍賣」,就是從另一家已獨霸台灣的美國「龐然怪物」──「雅虎奇摩拍賣」手中,硬生生奪走市場的,原因在雅虎貪戀上架費和成交手續費,因而被免費的露天奪走客戶。
當時,網路家庭並沒有抱怨美國這個「龐然怪物」可怕,需要政府保護;爾後,網家集團銜著費用肥肉不放,招來蝦皮以免費狠攻,不也是剛好而已,哪裡又和「龐然怪物」相關?再說,就算蝦皮有騰訊撐腰,要知道,騰訊在大陸電商競爭群只是二軍,有這麼可怕嗎?何況「商店街」就不能找谷歌或亞馬遜入股合作嗎?蝦皮的新加坡主要股東SEA要拉騰訊打群架,網路家庭卻堅持「肥水不落外人田」,如今居下風難道不是經營策略問題?
60年前,我國以「關鍵產業」為由保護裕隆汽車,外國車被100%以上的各種稅捐拒於門外,結果計程車司機被迫用又貴又差的裕隆車載客,消費者也被長期剝削。漫長60年過去,裕隆始終沒有能脫胎換骨。新加坡市場開放各國自由競爭,本土企業不但沒有失去自信,反而星國成為全球投資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並成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國家之一,不少台灣人遠赴星國求職。這就是一個保護、一個開放,所造成的不同後果。如果網路平台有「龐然怪物」進入,只要沒有濫用市場力、不違反我國《公平交易法》,就是一家應該受到法律保障的企業。而且,就算它獨占市場,只要價格合理、品質優秀、不斷創新、顧客滿意,在產業經濟學理上,它的市場表現優於一些勾結的寡占市場,這和本土或境外無關。
看到本土網路企業陷入苦戰,我們也感到同情;但只能為其打氣加油、給予祝福;如若因此就要無限上綱、以「陸資」為由加以打擊、甚至禁止,台灣不就成了改革開放前的大陸?那才真是災難的開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