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撒錢打通膨 小心後座力【經濟日報╱2011.03.02 03:16 am 食物和能源價格一飛沖天,愈來愈多國家尤其是亞洲開始發放補貼金、管制物價或其他短期措施,希望減輕通膨壓力。但許多經濟學家擔心這些做法帶來反效果,甚至讓通膨愈打愈高。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來印度、香港、新加坡、印尼和泰國等亞洲國家,相繼推出補貼食物、燃料乃至房租等項目,或祭出退稅、發放現金等政策。各國措施不盡相同,目標卻非常一致:打擊通膨。這些政策廣受各國政府歡迎,因為可以暫時防堵通膨惡化,減輕民眾生活壓力。各國都注意到,食物價格飛漲引發中東近來的政治動盪。 泰國財長乃功一語點出各國的無奈:「亞洲經濟體大多沒有那種餘裕,可以讓所有東西透過市場機制來調整,因為窮人已經夠困苦。」 發放各種補貼和救濟,讓當政者可毋須採行例如大幅升息等更痛苦的行動,以免傷及成長,並吸引更多熱錢。但經濟學家警告,長期下來這些措施可能反而讓物價更高,因為發放補貼金是鼓勵民眾消費,而管制價格會讓農民和製造商不願增產糧食或貨物,供給減少只會推高物價,是另一種扭曲市場的方式。 何況這些政策所費不貲。例如新加坡的減稅和補貼中小企業等抗通膨措施,估計要動用66億星元(52億美元)預算。對於新加坡這類坐擁財政盈餘的國家,或許還負擔得起,但泰國財長乃功也坦承,若要長期執行燃料補貼政策,恐怕有困難。 要收回這些補貼和管控價格措施時,也可能引發動盪,前印尼強人蘇哈托便是因此垮台、緬甸2007年時因類似理由出現大規模抗爭,玻利維亞最近才為防止全國運輸業大罷工而取消縮減燃料政策。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巴西提供一個正面教材,該國選擇提高食物供給,近年來釋出數十億美元的低利貸款,協助大型牛肉和其他食物製造商維持產能,滿足隨經濟成長而擴增的需求。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方式長期而言更有效。 有些國家則已決定停止某些補貼措施,以其他手段抗通膨。例如越南1日宣布限縮對房地產和券商等非製造業的貸款,並維持貨幣政策緊縮,讓信用成長在2%以內,同時調高電費15%。該國日前也調高燃料價格,漲幅上看24%;上個月中國又調漲油價,是四個月內第三度。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