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省錢 也不該省到圖書館
2015-09-20 03:03:18 聯合報 洪蘭每逢大學校長遴選,大家就會討論領導人應該是什麼樣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影像,就是無法把它具體化。前幾天看到一篇專訪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長楊祖佑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這就是我們心目中領導人物的樣子。
楊校長在做加大校長的十七年間,催生了六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下子把聖塔芭芭拉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我來自加州大學系統,知道在經費來自州政府的公立大學做校長,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痛苦,很難和財力雄厚的史丹佛、哈佛等私立大學拚。楊校長是我好朋友的姐夫,所以很早就認識他,看了這篇報導,過去在閒聊時,他所講的話意義就出現了,原來領袖能力就是服務能力,校長服務全校,負責替有能力的教授提供最理想的研究環境。他說一流教授會吸引一流人才來相聚,一流人才多了,學校的聲望就起來了。現在的研究都是跨領域,跟過去閉門獨自鑽研很不一樣,一流人才碰上一流人才,激發的火花比國慶的煙火還璀燦。
他說,很多人只看見請大牌教授花錢,其實是賺錢。他舉一個例子:有位大牌教授,他的高薪可以雇用四個助理教授還有剩,但是他每年帶進來的巨額經費不但支付他自己一半的薪水,還夠支付十九位研究生和四個博士後研究員。後來這位教授病故,學校聘了比較便宜的教授,結果預算反而無法平衡。所以節省成本無法創造價值,但聘用人才可以,節流不如開源。
可嘆台灣只會節流,不會開源,最近政治大學圖書館周日不開放,因為「預算有限」,看了令人不敢相信。台灣的名校怎麼省錢省到圖書館上了?關閉圖書館省不了多少錢,卻讓人感到該校對教育沒理念,對學術研究不重視。試想,台灣現在一邊在海外招生,一邊讓學生看到圖書館周日要閉館,我們怎麼去跟其他學校爭取好學生呢?
近年來大家在討論人才出走時,都怪罪薪資;其實,研究顯示薪資只是第四位誘因,排在能不能得到老闆重用、自己所長能不能發揮、團隊和不和諧之後。當年許多人放棄美國高薪回台灣做事,就表示薪資不是留住人才唯一因素。
楊校長說:讓人才有適得其所的信心,比高薪更重要,有大樓不一定能培養出一流教授,但有一流教授,自然能建出大樓。清華前校長梅貽琦也說「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可是到現在為止,台灣還是把錢花在蓋大樓上,不願意請大師。大師當然也不是一請就來,所以楊校長看到好的人都會三顧茅廬去請。他很了解讀書人是「你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用誠意去打動他們。
我想起台灣有一所師資培育大學,給老師的聘書是塞在信箱裡,上面還蓋「二周內不交回人事室,以作廢論」的章,令人寒心。有這樣對待老師的校長,怎麼期待有人才願意留下來為他效勞呢?楊校長的辦學理念值得台灣所有從事高教的人好好思考。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