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AppleCEOSteveJobs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

AppleCEOSteveJobs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全文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
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
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
麼休學?

(聽眾笑)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
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
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
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
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
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

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
(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
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
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
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
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
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Hare
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Krishna神廟的好料。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
經歷(AndmuchofwhatIstumbledintobyfollowingmycuriosityand
intuitionturnedouttobepricelesslateron)。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
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
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我學了
serif與san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
方。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
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
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
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
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
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
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
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can'tconnectthedotslookingforward;youcan
onlyconnectthemlookingbackwards)。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
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
這種做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Jobs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Wozniak在我爸媽的
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
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
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
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
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
邊,就這樣在我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
生就這樣被摧毀。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
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
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
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
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
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
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後來的
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
動員(Toy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然後,
蘋果電腦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
的核心部份。;
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
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
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
的唯一理由(I'mconvincedthattheonlythingthatkeptmegoingwasthat
lovedwhatI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
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Andtheonlywaytodogreatwork
istolovewhatyoudo)。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
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
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
輕鬆自在。(Ifyouliveeachdayasifitwasyourlast,somedayyou'llmost
certainlyberight)」(聽眾笑)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
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
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
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
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RememberingthatI'llbedeadsoonisthe
mostimportanttoolI'veeverencounteredtohelpmemakethebigchoicesin
life.Becausealmosteverything-allexternalexpectations,allpride,all
fearofembarrassmentorfailure-thesethingsjustfallawayintheface
ofdeath,leavingonlywhatistrulyimportant)。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
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
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
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

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
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
>>
>進
>>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

>>
>我
>>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

>>
>是
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
>>
>>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

>>
>>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聽眾笑)
>>
>>
>>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

>>
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現在你們是新生
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
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盲從教
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
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havethecouragetofollowyourheartandintuition.Theysomehowalready
knowwhatyoutrulywanttobecome),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EarthCatalog》,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
讀物。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Park的Stewart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
很有詩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
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Google,在Google
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的見解。

Stewart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EarthCatalog》,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
了停刊號。當時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
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
照片下印了行小字: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那是他們
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
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非常謝謝大家。(聽眾起立鼓
掌二分鐘)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業界對抑制房價手段 的 反映

  不動產聯盟總會林正雄:高房價政府也是推手 應停止重稅 2023-01-16 22:02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房價高漲主因惡性通膨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6)日指出,這波 房價 高漲主因惡性 通膨 所致,尤其政府重稅也是推手之一,政府接連打房只會讓台灣經濟出現破口。他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等才能促進房市發展健康化。 他指出,近年房價高漲係因通貨膨脹,使各項原物料大幅上漲,全國缺工已經不只是民間 營建業 的大問題,連政府的公共工程都面臨人力短缺的難解課題,尤其營建署在2020年發布的營造業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營建業已缺工近12萬人,2022年以來,營建業的缺工的數字更是呈倍數成長。 他表示,營建業缺工問題亦使工資不斷墊高,在工料雙漲情況下,業者只能反映成本,這也是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然而營造物價高漲是國際貿易問題,不易緩解,但「缺工」問題,政府可以透過制度適度鬆綁,修正外籍移工引進規定來解決,如此才能根本解決高房價問題,才是各黨能否獲得「執政」的關鍵! 另外,林正雄強調,政府歷次打房政策與金融限縮,以及大環境通膨,使得業者經營成本增加,諸多限制與稅制閉鎖期違反市場自然運作,連帶使消費者選擇減少。經過兩年多來的強力打房,民眾們應該要清醒了,政府以加徵重稅來打房,其實無助平抑房價,反而重重傷害了眾多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 林正雄呼籲,政府要「解決缺工」、「停止重稅」,不要再以重稅打房,尊重市場機制,才是房市健康化的開始。

台灣建築獎 PRIZE OF ARCHITECTURE

  土建築師打敗普立茲克獎大師 橫山書法館奪台灣建築獎 2022-11-03 01:22   聯合報 坐落於桃園大園、由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2022台灣建築獎首獎。圖/潘天壹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2022台灣 建築 獎昨公布得主。新世代建築師潘天壹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館奪得首獎。普立茲克獎得主庫哈斯與姚仁喜合作的北藝中心、普立茲克獎得主坂茂與石昭永合作的南美館,則與德光教會、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並列佳作。本土建築師打敗兩位普立茲克獎得主,評審形容,台灣建築獎得主潘天壹年紀雖輕,作品卻能同時展現「隽永中有淡淡驚喜」的兩種張力,為喧囂的時代帶來安定的力量,奪得今年建築獎首獎。 橫山書法館與埤塘為鄰,潘天壹以篆刻硯石為意象,將五個硯石內斂而分散地放置於埤塘旁,形成流動的書寫地景。評審認為本案利用東方的合院概念,塑造現代園林遊園式觀瞻,將書法的意境用建築表現。整體呈現安靜、平和、穩健,有驚奇但不吵雜,節奏疏密拿捏得宜。 評審團召集人劉培森指出,潘天壹將建築物拆散成尺度小的院落式組織,空間處理切合主題。他把內部空間的氛圍處理得非常好,讓人感到心靈的沉澱,節奏上又出現不同的層次。當訪客從外界進入內部,層次的處理非常精彩,感受水平空間的寧靜之時,看到天花板的結構,又能感受到趣味性。潘天壹年紀輕、卻有相當成熟的表現,「30年前覺得台灣建築水準差國際一大截,30年後覺得有許多年輕建築師慢慢冒出、令人欣喜。」 橫山書法藝術館從設計到完成花費四年。潘天壹透露,四年過程中「經歷很大的逆轉過程」,到現在都還覺得有一些「未完成」,希望透過獎項啟動學習和陪伴。他認為,建築作品並非完工之後便停止,「每個案子都是孩子、屬於這個地方、擁有自己的生命力」。迄今他每個月都會去看橫山書法館,「看地景如何陪伴民眾、繼續它的旅程」,也希望在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學習如何回應社會責任。 潘天壹是新世代建築師中,罕見從未出國留學的「土建築師」。問他心中的「台灣建築」是什麼?他形容是「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的台灣建築」,從中可以找到社會、文化與產業脈動的浮現。他認為,台灣的大環境比較少談書法、台灣文化,因為資訊都是「和洋混合」的強勢文化衝擊,在這種衝擊之下,大家習慣浸泡在張力之中,失去對自己文化內在的表述。他認為,如果將台灣建築獎歷屆的建築師連起來,他們都在串連台灣的DNA,「只要串得下去...

台灣建築聯盟 參與 威尼斯建築展

  五校組建築聯盟進軍威尼斯 台灣常民智慧變成建築語言 2023-02-20 02:53   聯合報/  東海大學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代表台灣參加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灣的鐵皮屋常被視為混亂的象徵。然而透過東海等五所大學建築系所學生的田野調查,發現鐵皮屋頂因可吸收熱量,被山區農民當成曬蔬菜的空間,成為生產系統的一環。台灣養殖場、茶園田間常見的網屋,看似簡陋的設計卻能提供遮陽、休閒娛樂等多重功能,台中新社農民甚至用網屋防止巨峰葡萄遭鳥兒啄食。「我們希望把常民智慧變成台灣的建築語彙。」由 東海大學 建築系主任曾瑋帶領的跨校建築 團隊 ,花一年時間田野調查台灣建築,成果將在5月舉行的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台灣館中展出。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代表台灣參加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5月20日至11月26日於義大利威尼斯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展出。策展團隊透過在台灣不同高度與緯度的農業地景調查,呈現人們為馴服環境帶來的多元建築風貌。 國美館館長廖仁義指出,歷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都以建築師為主題,此次則是首次以「教學聯盟」共同參與的方式,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師生共同完成展覽,同時也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學院:成功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的建築學系學生參與。他認為,此次台灣館的展示方式,不僅具文化展示的意義,也有建築傳承的教育意義。 曾瑋表示,台灣橫跨六個氣候生態區,面對多變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台灣建築發展出柔軟、即時反應的特性。但台灣建築教育往往套用西方系統與觀念,長期忽略台灣建築本身的特色,甚至將台灣建築汙名化。此次帶五校建築系所學生進行廣泛、全面性的田野調查,希望透過大量田調重新定義台灣建築,並從台灣的教育開始扎根。 台灣最常見的乳牛品種來自荷蘭,但乳牛需要適當的陽光照射才能保持健康。策展團隊田調時發現,高緯度乳牛品種的眼睛無法適應台灣的陽光,台灣牧場廣泛使用聚碳酸酯波紋板,減少進入牛欄的陽光量,創造更友善的養牛空間。鄉村常見、設有腳踏輪的棚屋,擁有輕鋼框架和波紋板的可移動結構。農民在棚屋中放置收音機、冰箱、電風扇、延長線,甚至在鷹架掛上祈求風調雨順和豐收的紅條,宛如另一個家。這些台灣典型建築中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