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專欄/減排救地球 必要且負擔得起【聯合報╱2009.12.08 03:29 am
也許我有點天真,因為我對7日在哥本哈根揭幕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感到樂觀。歐巴馬總統打算在峰會最後一天發表演說,這意味白宮預期峰會可取得具體進展。令人鼓舞的是,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第一的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至少原則同意它們也必須共同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峰會順利,懷疑論者一定會抓狂。我們會聽到所謂全球暖化是科學陰謀精心設計之騙局的論調,正如失竊的電子郵件所顯示一般。事實上,它們顯示的是,科學家也是人,然而不必在意。我們還會聽到所謂氣候變遷政策必將不利就業及成長的論調。
真相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不但必要,而且負擔得起。嚴謹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們絕對可以大幅減排,對經濟卻只產生些微影響。經濟衰退不是等待拖延的理由。相反的,如果氣候峰會達成協議,或許有助於經濟復甦。
為什麼要相信減排負擔得起?第一個原因是,財政誘因可以奏效。
如果各國針對氣候問題採取具體行動,形式必定是「排碳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當局不必要求企業生產什麼及如何生產,不過它們必須購買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配額許可。如此一來,如能有效降低碳燃燒量,它們必能提高利潤。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一定能找到達成這個目標既聰明又有創意的方法。
麥金賽公司在最近公布的報告中指出,以相對低成本達成減排的方法很多,包括提高絕緣效率;採用效率更高的設備;採用燃料效率更高的汽車及卡車;推廣使用太陽能、風力及核電等等。你絕對可以相信,一旦出現正確的誘因,人們一定可以找到這項報告遺漏的許多妙方。
保守派陣營信誓旦旦表示,如果我們試圖對抗氣候變遷,經濟一定沉淪。這種論調洩露他們的信念。他們自稱相信資本主義可以無限調適,市場的神奇力量可應付任何問題。然而基於某種理由,他們堅稱,可將市場誘因的力量導向環境問題的「排碳總量管制與交易」機制無法產生預期效果。
他們再次謬誤,因為我們見過同樣的局面。
以許多方面而言,1980年代的酸雨爭論是當今氣候變遷論戰的彩排。當時,右翼理論家否定科學,產業團體則聲稱,任何限制排放的嘗試將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然而1990年,美國針對二氧化硫實施「管制與交易」。猜猜結果如何。不但奏效,美國還以低於預期的成本大幅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必定是更龐大而複雜的工程,然而一旦我們展開具體行動,一定會驚訝的發現其實很容易。
美國國會預算局估計,到2050年,最近所提立法草案中的排放限制將導致GDP減少1到3.5個百分點,如果我們將這個數字平均分攤,意味未來40年,排放限制將導致經濟年成長率減少0.05個百分點左右,總數大約在2.37到2.32個百分點之間。
這個幅度不大。如果酸雨的經驗可供借鑑,真正的成本可能更低。
話雖如此,難道我們應該在經濟仍處於衰退之際,展開這種計畫?是的,應該。事實上,這是採取行動的大好時機,因為氣候變遷立法可能刺激更多的投資開支。
以辦公大樓的投資為例。目前的閒置比率仍然有增無減,租金下跌,沒有太多理由興建新大樓。然而假設一家已擁有大樓的公司預見未來幾年提高這些建築物節能效率的誘因會越來越明顯,它可能決定現在就著手翻新。此時的建築工人好找,建材價格也低。
同樣的邏輯適用於經濟的許多環節,氣候變遷法案或許意味著更多的全面投資,而更多投資正是經濟迫切所需。
因此,希望我對氣候峰會的樂觀態度能夠成真。如果峰會能達成具體協議,不但拯救地球的代價絕對是我們可以輕鬆負擔,而且還有助於我們擺脫當前的經濟危境。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譯)
【2009/12/08 聯合報】
也許我有點天真,因為我對7日在哥本哈根揭幕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感到樂觀。歐巴馬總統打算在峰會最後一天發表演說,這意味白宮預期峰會可取得具體進展。令人鼓舞的是,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第一的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至少原則同意它們也必須共同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峰會順利,懷疑論者一定會抓狂。我們會聽到所謂全球暖化是科學陰謀精心設計之騙局的論調,正如失竊的電子郵件所顯示一般。事實上,它們顯示的是,科學家也是人,然而不必在意。我們還會聽到所謂氣候變遷政策必將不利就業及成長的論調。
真相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不但必要,而且負擔得起。嚴謹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們絕對可以大幅減排,對經濟卻只產生些微影響。經濟衰退不是等待拖延的理由。相反的,如果氣候峰會達成協議,或許有助於經濟復甦。
為什麼要相信減排負擔得起?第一個原因是,財政誘因可以奏效。
如果各國針對氣候問題採取具體行動,形式必定是「排碳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當局不必要求企業生產什麼及如何生產,不過它們必須購買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的配額許可。如此一來,如能有效降低碳燃燒量,它們必能提高利潤。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一定能找到達成這個目標既聰明又有創意的方法。
麥金賽公司在最近公布的報告中指出,以相對低成本達成減排的方法很多,包括提高絕緣效率;採用效率更高的設備;採用燃料效率更高的汽車及卡車;推廣使用太陽能、風力及核電等等。你絕對可以相信,一旦出現正確的誘因,人們一定可以找到這項報告遺漏的許多妙方。
保守派陣營信誓旦旦表示,如果我們試圖對抗氣候變遷,經濟一定沉淪。這種論調洩露他們的信念。他們自稱相信資本主義可以無限調適,市場的神奇力量可應付任何問題。然而基於某種理由,他們堅稱,可將市場誘因的力量導向環境問題的「排碳總量管制與交易」機制無法產生預期效果。
他們再次謬誤,因為我們見過同樣的局面。
以許多方面而言,1980年代的酸雨爭論是當今氣候變遷論戰的彩排。當時,右翼理論家否定科學,產業團體則聲稱,任何限制排放的嘗試將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然而1990年,美國針對二氧化硫實施「管制與交易」。猜猜結果如何。不但奏效,美國還以低於預期的成本大幅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必定是更龐大而複雜的工程,然而一旦我們展開具體行動,一定會驚訝的發現其實很容易。
美國國會預算局估計,到2050年,最近所提立法草案中的排放限制將導致GDP減少1到3.5個百分點,如果我們將這個數字平均分攤,意味未來40年,排放限制將導致經濟年成長率減少0.05個百分點左右,總數大約在2.37到2.32個百分點之間。
這個幅度不大。如果酸雨的經驗可供借鑑,真正的成本可能更低。
話雖如此,難道我們應該在經濟仍處於衰退之際,展開這種計畫?是的,應該。事實上,這是採取行動的大好時機,因為氣候變遷立法可能刺激更多的投資開支。
以辦公大樓的投資為例。目前的閒置比率仍然有增無減,租金下跌,沒有太多理由興建新大樓。然而假設一家已擁有大樓的公司預見未來幾年提高這些建築物節能效率的誘因會越來越明顯,它可能決定現在就著手翻新。此時的建築工人好找,建材價格也低。
同樣的邏輯適用於經濟的許多環節,氣候變遷法案或許意味著更多的全面投資,而更多投資正是經濟迫切所需。
因此,希望我對氣候峰會的樂觀態度能夠成真。如果峰會能達成具體協議,不但拯救地球的代價絕對是我們可以輕鬆負擔,而且還有助於我們擺脫當前的經濟危境。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譯)
【2009/12/08 聯合報】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