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第一槍 星國將課碳稅
新加坡計劃從2019年起課徵碳稅,為東南亞第一個推動這項措施的國家,課徵對象將包括電廠等逾30家大型碳排放業者,而國營煉油廠也不例外,此舉也將使星國能源成本升高。
新加坡財長王瑞杰在說明2017年財政預算時表示,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五種溫室氣體徵收每噸10星元(7美元)至20星元之間的稅。政府的報告顯示,這項費用相當於燃油成本每桶增加3.5美元至7美元,也將使電力成本提高2%至4%。
王瑞杰說:「達到減碳最有經濟效益和公平的方式,便是設定一套碳排稅,如此碳排業者將會採取必要行動。星國難以抵抗因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風險,透過和國際社會一同合作,我們必須要為保護自身的生活環境盡一分心力。」
王瑞傑表示,課徵碳稅所增加的稅收將用來資助產業降低碳排量,當局也已開始徵詢業界領袖的意見。在為碳排稅制和實行時程做出最終決議之前,計劃先於3月舉行公聽會。
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能源研究副總裁葛蘭姆指出,這將對發電廠和煉油廠等重工業造成極大衝擊。新加坡大多使用最乾淨的石化燃料-天然氣來發電,而這項計畫也可能刺激再生能源的投資,雖然星國能發展這些能源的土地並不大,而這將增加終端客戶的能源效率。
葛蘭姆表示,新加坡政府必須和業者合作,以確保這項稅負不會使企業成本高到無法與不用繳碳稅的東南亞其他地區同業競爭。
對於新加坡的碳排稅計畫,各界反應大多正面。擁有星國三大煉油廠之一的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對此表示支持,也將評估該計畫對營運造成的衝擊。
成本轉嫁…機率大降
【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新加坡將開東南亞先例、課徵碳稅,雖然此舉會立即衝擊到企業的獲利,但專家指出,碳稅優於其他形式的碳定價,理由是這項政策能把碳價的波動降到最低,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機率也會下降。
碳稅是碳定價的一種形式,由政府制定每單位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支付的價格,當企業或家庭花在減碳的費用低於繳納碳稅時,就有減碳誘因。另一種形式是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由政府制定總量上限並核發碳權,讓企業依據自己需要的數量買賣碳權,價格由市場決定。
專家指出,比較起來,碳稅能夠較直接地確保價格平穩,有利企業依價格調整經營策略,由於徵得的稅收會拿來補貼受影響的企業,就能降低轉嫁成本的風險。但要注意的是,若企業認為碳稅太便宜、寧可繳稅而不願減碳,就無法靠碳稅達成減排的目標。
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柯仲佑說,以新加坡的環境而言,碳稅是減排的好方法,新加坡企業競爭力不會因此被拖累。
新加坡環境理事會主席說,實施碳稅能大幅提高新加坡的再生能源投資,促進乾淨能源的創新,也帶動運輸和營造等其他產業的變革。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