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別忘記 ! 國民生活須知 走遍世界受尊重
不論海峽兩岸政治氛圍如何變遷,所謂的「禮節」其實放諸四海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近年來輿論對於華人舉止禮儀有諸多論戰,早年國民政府推動的《新生活運動》、以及當年台灣民眾人手一冊的《國民生活須知》又在兩岸網路上被提及。
當然隨著時空背景不同,部分規範條例已不合時宜,但最重要的是,這些準則其實是不斷提醒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就是人與人之間該有的尊重。部份節錄如下:
普通禮節:
●注意禮讓,不要忘記說個「請」字,接受任何人的幫忙服務時,不要忘記說聲「謝謝」,自覺不周到處,應該說聲「對不起」。
●行、坐、站、立,一般位次,前大後小,右大左小,三人以上,中最尊,次為右,再次為左。
●行禮握手,應注目示敬,如長輩或婦女未伸手示意,可向其鞠躬或微笑點頭,不必握手。親朋聚會,亦可拱手或點頭為禮。
●候車、購物(購票)、入場,均應遵守先後秩序。
●商場買賣,應有禮貌。標價不二,信用第一。
●公共場所,應遵守規定,不可隨意吸菸,並不得亂拋雜物,踐踏草坪,攀折花木。
●參觀競技,不可無謂叫囂。尤其在國際競賽場合,不可偏袒己方,而失禮於彼方。聽樂觀劇,按時進退,保持寧靜,鼓掌中節。
●絕對不可隨地吐痰、隨地便溺及隨地吐棄果實渣滓。
●公用毛巾,不可揩擦鼻涕唾沫。
說話:
●說話要誠懇莊敬,聲音適度。不談人私,不議人短,不炫己長。
●對方說話,不可打斷,旁人談話,不可插嘴,聽人講話,耐心聽完。
●與多數人在一起,不可專與一、二人談話,並避免以方言交談。
進食:
●食物講求衛生,餐具務須清潔。
●長者未食,及家人未到齊以前,不宜先食。
●進食時,要保持良好姿態,肘臂不可張開,以免妨礙鄰座。
●喝湯不宜有聲;碗盤筷匙,不宜撞擊作響。
●不可用筷子或手指剔牙,必要時,應用牙籤,並掩蔽為之。
●果核骨刺,殘希飯粒,不可隨手棄置。
●取用菜餚,應取靠自己一面者,不可大口咬食。
●吃麵包(饅頭),只宜撕成小塊,不可大口咬食。
●進食時,與同座談話,聲音不可太高;並不可揮動筷匙刀叉。
●茶飯既畢,應將餐具理好,座椅亦應放回。
●野餐後,其紙巾、飯屑,竹筷、木盒等,應放置於垃圾桶內,或集中自行帶回。
儀態與風度:
●行路須抬頭、挺胸、比肩、齊步,容止安詳。
●行進間,不吸菸,不吃零食,不攀肩搭背。
●乘坐車船,應對老弱、婦孺、傷殘、疾病者讓坐,並照顧其上下。
●路遇遺物,應歸還原主,或送警招領。
●乘坐車輛,宜依次就坐。
育樂方面
●愛護兒童,不可放縱,應啟發其心智,矯正其不良習慣。
●管教子女,身教為先,不宜動輒責罵。
●要養成為多數人服務,「先之勞之」的美德。
●養成是非心,要仗義執言;養成同情心,能急人之急。
●見人傾跌,不可譁笑,須予扶持,見人鬥毆,不可助虐,須予排解。
《國民生活須知》雖然洋洋灑灑條例眾多,但是細心看完,大多說法在當今社會依舊實用。台灣人心性熱情溫和,如能更精確掌握人與人間互相尊重的微妙關鍵,更能走到世界各地都受歡迎,當個最佳世界公民。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