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競圖氾濫引爆怒火 建築師抗議不平等條約2017-07-17 00:45聯合報
台中市政府日前一件國際競圖標案「台中智慧營運中心」,規定國內建築師沒有單獨投標資格、須和國外建築師合作,不平等條約遭批「喪權辱國」,引發多位建築師聯名發律師函要求更正。台中市政府後來雖緊急更改標案,讓國內建築師取得單獨投標資格,風波卻持續在台灣建築界發酵。
忍太久!本土建築師 淪為監造角色
這不是台灣首個規定「台灣建築師沒有單獨投標資格」的公共建築競圖,卻引爆建築界怒火、首次團結起來發律師函。
「台灣建築師忍太久了。」建築師邱文傑觀察,這十多年來,台灣國際競圖案氾濫、標案條件對本土建築師不利,重大公共建案多半被外國建築師搶走。大打國際牌的結果,往往換來國內建築與建築師兩敗俱傷。
建築師公會旗下的建築師雜誌,不久前做了一份統計。從二○○四年到二○一七年,台灣共計舉辦卅二件國際競圖,僅一件由台灣建築師獨立拿下標案—國家文藝獎得主姚仁喜設計的新北市立美術館。卅一件中,廿一件由國外建築師領銜拿下標案、擁有設計主導權。
但採購法規定,國際競圖案的監造須由台灣建築師擔任,台灣建築師在這些外國建築師主導設計的案子中,只是監造角色。
常漏水…台中歌劇院 揪三千項缺失
而這廿一件外國建築師主導設計的國際競圖,有七件取消、暫停或狀況不明,七件進度嚴重落後。其中台北藝術中心因承包商破產暫停施工,台北市議會怪罪荷蘭建築師庫哈斯使用複雜工法、打算立法限制。但政府廣開國際競圖,不就是希望國內建築師向國外「學習」?
台中國家歌劇院、台中市議政大樓都是國際標,最後歌劇院被市府揪出三千多項須改進缺失,遇大雨常漏水;議政大樓也因漏水問題一籮筐。不過,台中建築界認為,這不是開國際標造成,而是政治干預專業的結果。
姚仁喜:迷信國際牌 政府業主心態
台灣公共建築迷信「國際牌」,姚仁喜認為是政府業主心態使然;這些國際競圖就算沒明文規定,也會「暗示」投標者最好找外國建築師合作,否則往往落馬。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說,此類競圖往往要求參賽者列出「國際經驗」作為評估標準,台灣建築師怎和國際大師比?若連國內建築大案都拱手送給外國建築師,如何累積實力走上國際舞台?
北京獲選主辦奧運後,大手筆舉辦建築國際競圖。鳥巢、水立方等國際大師設計的建築勝出,前衛造型顛覆北京的古城形象,也象徵北京升級「國際大城」的決心。為了與對岸較勁,二○○四年起,台灣也加入這場「國際建築大賽」,瘋狂舉辦國際競圖。
「想以國產車價 買勞斯萊斯…」
十四年過去,台灣依然缺乏「鳥巢」這樣的明星建築,反而拿到一堆「紙上國際建築」─競完圖卻蓋不出來的國際大師紙上作品。
最具代表性者,當為二○○四年開啟台灣國際競圖風潮的故宮南院。轟轟烈烈舉行完國際競圖後,贏得設計權的美國建築師普里達克,預算、理念和故宮溝通不良,對簿公堂。之後南院重啟國內競圖,由曾參與南院國際競圖的姚仁喜拿下設計權、監造完成,等於多走了七年冤枉路。
「國際競圖讓台灣淪為國際建築明星的試驗場所,以及政客邀功的舞台。」國家文藝獎得主、多次參加國際競圖的建築師潘冀直言,主辦單位目的不在「和國際接軌」,而是炒作知名度與政績。
為了創造話題,贏得國際競圖的設計往往造型前衛,施工難度與經費都升級。但就算開國際標,台灣公共工程單價仍遠低於歐美日、也比不上大陸。建築界流傳一個比喻:台灣的國際競圖「想以國產車的價格買一部勞斯萊斯」。政府總是打腫臉充胖子,而外國建築師拿到標案,才發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再受限於國際競圖「設計」與「監造」分開,外國與國內建築師得花時間磨合。一位不具名建築師透露,政府業主對於國際大師的創意設計往往「有求必應」,轉過頭來卻要求負責監造的國內建築師「使命必達」。設計和執行的巨大落差,注定了這些國際牌建築的多舛命運。
而政府業主為了趕政績,經常訂定「不符合現實」的施工期程。種種限制下,台灣「國際牌」建築就算勉強完成,與這些國際大師的正常水準,往往有不小落差。
潘冀感慨,這些年來在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的作品,能真正觸及人文深度和都市議題者寥寥無幾,「主辦單位耗時費力的籌辦成果,也僅能繼續推崇設計者的國際知名度。」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