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鍾士為
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到祖科提公園那天,上千群眾熱情歡迎他;「佔領華爾街」運動發生後,他是唯一一位到現場聲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到祖科提公園那天,上千群眾熱情歡迎他;「佔領華爾街」運動發生後,他是唯一一位到現場聲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其實,在參與這場運動的人喊出那兩句著名口號:「我們就是那九九%的人」以及「九九%對抗一%」的前四個月,史迪格里茲在《浮華世界》(Vanity Fair)就曾寫過一篇標題為〈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的文章,把林肯蓋茨堡演講中的名言「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中的people以一%替換,來形容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國夢,早已因貧富差距而變質成為一%有、一%治與一%享的美國惡夢。
根據他的統計,位居社會頂層一%那些人,年收入約佔全國總收入四分之一,若以財富計算,他們擁有全國四成左右財富;史迪格里茲以經營沃爾瑪的沃爾頓家族為例指出,沃爾頓家族擁有九百億美元財富,相當於社會底層三○%那些人的財富總合。
工作五千年換老闆一年薪
知名調查記者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曾在沃爾瑪化身採訪當過店員,每小時工資八美元,而沃爾瑪老闆每年收入六千萬美元,「我必須工作五千年,才能賺到老闆一年收入。」艾倫瑞克與史迪格里茲都同樣憂心:美國不但是政治兩極化的社會,也是經濟兩極化的社會。
台灣政治與經濟的兩極化,也許不像美國那樣惡化,但也庶幾近矣。政府雖然標舉公義,但公義的矛頭卻始終未曾對準頂層那些人。
政府凡有減稅措施,減的永遠是一%那些人的稅,遺贈稅的降低雖然美其名為降稅救經濟,但最後受惠的卻非九九%那些人,所謂「滴漏效應」其實只是圖利一%的幌子。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