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7 01:09 工商時報 ■世貿組織(WTO)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自1947年展開第一回合貿易談判,當年只有23國參與,1986~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時增至123國,如今這個多邊貿易組織已有155個成員。
■WTO的最惠國待遇(MFN)讓所有成員享受同樣的關稅待遇及市場開放,為加速貿易自由化,GATT 1994第24條及GATS第5條特別允許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得享有MFN的原則例外。
近來政府高層經常表示,若不儘速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就會被邊緣化。他們的邏輯是:如果南韓在美、歐等市場享有更低的關稅待遇,台灣的出口就會居於劣勢。
透過FTA所形成的自由貿易區,確實會帶來貿易轉向效果,不過,這個轉向效果的大小,則需視區內與區外的關稅差距而定,差距大則貿易轉向效果大,差距小則貿易轉向效果就不至於那麼嚴重了。
區內、區外差在哪?
令人好奇的是,區內與區外的關稅相差很大嗎?如果在十年前,差距確實不小,但如今差距並沒有那麼大。以工業產品而言,雖然區內可享零關稅,但多數國家對區外課徵的關稅已不高,2010年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MFN)僅3.3%,若以進口金額加權計算後的實質關稅稅率更只有2.0%。
事實上,非僅美國對區外的國家這麼仁慈,2010年日本對工業產品所課徵的實質關稅也只有1.4%,而歐盟也不過2.7%,新加坡及香港工業產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甚至已降至零。
回顧近百年貿易史可以發現,原來大家並不仁慈,1930年代保護主義風行時,美、歐關稅曾高達40%、50%,但一場大蕭條讓各國明白關稅太高無益於經濟發展,於是二戰結束後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貿組織的前身),自1947年展開多邊貿易談判,歷時四十餘年,連續八個回合的談判,讓戰後高達40%的平均關稅稅率降至目前約3%的水準。
如今只要是世貿組織(WTO)的成員都可以享有這些降稅的好處,雖然日本、台灣、中國和歐盟沒有與美國簽署FTA,但在多邊貿易體系之下,如今超過60%的輸美產品也享有免關稅的待遇;同樣的,台灣、中國、日本和美國雖然也沒有與歐盟形成自由貿易區,但拜多邊貿易體系之賜,也有超過45%輸歐產品無需繳納一毛錢的關稅。
全球已同處低關稅環境
多邊貿易體系已讓全球處於一個低關稅的環境,尤以1986~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成就最大,其中「零對零方案」讓農機、啤酒、營建設備、醫療器材、紙、藥品、烈酒、鋼鐵產品及玩具的關稅於十年內降至零,而台灣出口最大宗的電子資訊產品,多數也已列入1997年的資訊科技協定(ITA),可享有零關稅待遇。
WTO這個多邊貿易體系雖在新回合談判觸礁,但歷次的降稅協定已讓全球五、六成的貿易得以在沒有關稅的環境下往來,實現了古典經濟學家的自由貿易思想。
當然,直到如今各國基於糧食安全、就業機會等因素,還是會對農產、紡品、成衣課以較重的關稅,例如美國紡品平均稅率7.9%、成衣11.7%,歐盟水果11.1%、漁產品10.5%。顯然這個層次的自由化,只有透過簽署FTA等雙邊協定才能加以排除。
回顧近五十年來全球貿易環境的變遷,自由貿易在多邊與雙邊的天平上擺盪前進,未來台灣在天平的兩端該分別加上多少砝碼,才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決策高層必須深思。
■WTO的最惠國待遇(MFN)讓所有成員享受同樣的關稅待遇及市場開放,為加速貿易自由化,GATT 1994第24條及GATS第5條特別允許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得享有MFN的原則例外。
近來政府高層經常表示,若不儘速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就會被邊緣化。他們的邏輯是:如果南韓在美、歐等市場享有更低的關稅待遇,台灣的出口就會居於劣勢。
透過FTA所形成的自由貿易區,確實會帶來貿易轉向效果,不過,這個轉向效果的大小,則需視區內與區外的關稅差距而定,差距大則貿易轉向效果大,差距小則貿易轉向效果就不至於那麼嚴重了。
區內、區外差在哪?
令人好奇的是,區內與區外的關稅相差很大嗎?如果在十年前,差距確實不小,但如今差距並沒有那麼大。以工業產品而言,雖然區內可享零關稅,但多數國家對區外課徵的關稅已不高,2010年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MFN)僅3.3%,若以進口金額加權計算後的實質關稅稅率更只有2.0%。
事實上,非僅美國對區外的國家這麼仁慈,2010年日本對工業產品所課徵的實質關稅也只有1.4%,而歐盟也不過2.7%,新加坡及香港工業產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甚至已降至零。
回顧近百年貿易史可以發現,原來大家並不仁慈,1930年代保護主義風行時,美、歐關稅曾高達40%、50%,但一場大蕭條讓各國明白關稅太高無益於經濟發展,於是二戰結束後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貿組織的前身),自1947年展開多邊貿易談判,歷時四十餘年,連續八個回合的談判,讓戰後高達40%的平均關稅稅率降至目前約3%的水準。
如今只要是世貿組織(WTO)的成員都可以享有這些降稅的好處,雖然日本、台灣、中國和歐盟沒有與美國簽署FTA,但在多邊貿易體系之下,如今超過60%的輸美產品也享有免關稅的待遇;同樣的,台灣、中國、日本和美國雖然也沒有與歐盟形成自由貿易區,但拜多邊貿易體系之賜,也有超過45%輸歐產品無需繳納一毛錢的關稅。
全球已同處低關稅環境
多邊貿易體系已讓全球處於一個低關稅的環境,尤以1986~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成就最大,其中「零對零方案」讓農機、啤酒、營建設備、醫療器材、紙、藥品、烈酒、鋼鐵產品及玩具的關稅於十年內降至零,而台灣出口最大宗的電子資訊產品,多數也已列入1997年的資訊科技協定(ITA),可享有零關稅待遇。
WTO這個多邊貿易體系雖在新回合談判觸礁,但歷次的降稅協定已讓全球五、六成的貿易得以在沒有關稅的環境下往來,實現了古典經濟學家的自由貿易思想。
當然,直到如今各國基於糧食安全、就業機會等因素,還是會對農產、紡品、成衣課以較重的關稅,例如美國紡品平均稅率7.9%、成衣11.7%,歐盟水果11.1%、漁產品10.5%。顯然這個層次的自由化,只有透過簽署FTA等雙邊協定才能加以排除。
回顧近五十年來全球貿易環境的變遷,自由貿易在多邊與雙邊的天平上擺盪前進,未來台灣在天平的兩端該分別加上多少砝碼,才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決策高層必須深思。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