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歐元區 會繼續撐下去【經濟日報╱2012.04.24 03:46 am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19世紀時遊歷美國後,得到結論說,美國聯邦政府根本無力挑戰各州的權力。一旦各州要求退出美國聯邦,聯邦政府也將缺乏武力或權力來阻止。
托克維爾錯了,他沒能預見到美國為了阻止分裂,打了一場南北戰爭。同樣地,在我訪美的這十天中,也不斷有見識廣博的美國人認定,歐元區終將解體。托克維爾批評內戰前夕的美國只是為了「政治權宜」而組成的聯盟,現在,美國人也認為歐元區不過是「經濟權宜」組成的聯盟。
拿歐元區與當年的美國比較仍有其意義。這顯示了任何政治聯盟的成敗都維繫於離心力與向心力。當年的美國南方邦聯相信離心力夠大,因此宣布退出美國聯邦。但美國的向心力之強足以擊敗分裂。所以歐洲的狀況如何呢?經濟的離心力再明顯不過了。
首先,由於歐元是個缺乏財政聯盟的貨幣聯盟,經濟調整的壓力將集中在缺乏彈性的勞動市場。由於歐元區的共識是要維持低通膨,調整也就只能從降低薪資著手。這造成失業飆升,經濟崩潰以及債務通縮。
其次,歐元的啟用伴隨著全球性的信用膨脹。歐元結合各國貨幣,使各國利率合為一致,讓各國的經濟風險被單一利率所掩蓋。結果是跨國借貸迅速暴增,降低了像義大利這種高負債國改革財政的壓力,造成歐元各國嚴重的對外收支失衡,競爭力差異拉大。
第三,在這樣的危機中歐元區卻沒有保護銀行體系、金援困難國家,和促成債權國與債務國完成調整的機制。歐元區只能因地制宜,當場拼湊辦法,就像一架飛機一邊正在墜毀一面修理。
現在來考慮政治的離心力,我可以提出兩點。首先,國民效忠對象仍僅限於各國,跨境出錢幫助其他歐元區國家,已證明非常困難。因此歐洲央行(ECB)才擔起跨境金融救援的重擔。
第二,實際權力也仍留在各國手中。以歐元來說,身為最大債權國的德國掌握實權,歐元得以像多國協議那樣運作,而非單一國家。德國一開始就預見這點,法國卻常忽視這個問題。
最後,考慮到思想上的離心力。德國人認為這場危機是政府財政失去紀律導致,其他國家卻正確指出問題出在借貸過度、收支帳失衡以及競爭力落差過大。
這種思想上的離心力很嚴重,因為拯救歐元的方案必須靠協商達成,無法由哪國強制逼迫其他國家實施。順差國家必須明白,他們若想保持對歐元區內其他國家的順差,就必須融資借貸國。如果債權國希望回收貸款,他們就必須朝逆差的方向前進。融資與貿易兩者的作法必須一致。
所以這些離心力足以扯散歐元區嗎?我們來看看向心力如何。
最主要的經濟向心力是對歐元解體的恐懼。許多人仍舊相信歐元整合長期來說對國家有利,但必須付出對抗危機和跨國金融整合的成本。
政治的向心力來自對歐洲整合的信念,一代代的政治菁英也為此耕耘許久。儘管歐元區不是一個國家,但歐元區也絕不僅是個貨幣聯盟。對德國而言,歐元區是邁向歐洲整合,使德國能與鄰邦共享繁榮昌盛的地基。
因此,維繫歐元的是戰後歐洲尋求共榮的信念,這項信念目前仍被歐洲人共享,儘管熱情有所消退。就經濟利益來說,也很少人認為歐元解體、恢復各國貨幣的彈性就能解決問題。許多國家相信讓本幣貶值只會造成更大通膨。
歐洲外界的觀察家不該忽視歐洲整合的決心。歐元區儘管不是一個整合的聯邦組織,但也不是只為經濟權宜安排的婚姻。歐元區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德國的理念終於能和歐洲當前的現實問題妥協。支援困頓國家的資金將增加,德國將容忍較高的通膨,減少外部順差。調整終將實現,這場婚姻將很艱苦,但可以維持下去。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全文網址: 馬丁沃夫專欄/苦命歐元區 會繼續撐下去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ping.fm/clgx9
Power By udn.com
托克維爾錯了,他沒能預見到美國為了阻止分裂,打了一場南北戰爭。同樣地,在我訪美的這十天中,也不斷有見識廣博的美國人認定,歐元區終將解體。托克維爾批評內戰前夕的美國只是為了「政治權宜」而組成的聯盟,現在,美國人也認為歐元區不過是「經濟權宜」組成的聯盟。
拿歐元區與當年的美國比較仍有其意義。這顯示了任何政治聯盟的成敗都維繫於離心力與向心力。當年的美國南方邦聯相信離心力夠大,因此宣布退出美國聯邦。但美國的向心力之強足以擊敗分裂。所以歐洲的狀況如何呢?經濟的離心力再明顯不過了。
首先,由於歐元是個缺乏財政聯盟的貨幣聯盟,經濟調整的壓力將集中在缺乏彈性的勞動市場。由於歐元區的共識是要維持低通膨,調整也就只能從降低薪資著手。這造成失業飆升,經濟崩潰以及債務通縮。
其次,歐元的啟用伴隨著全球性的信用膨脹。歐元結合各國貨幣,使各國利率合為一致,讓各國的經濟風險被單一利率所掩蓋。結果是跨國借貸迅速暴增,降低了像義大利這種高負債國改革財政的壓力,造成歐元各國嚴重的對外收支失衡,競爭力差異拉大。
第三,在這樣的危機中歐元區卻沒有保護銀行體系、金援困難國家,和促成債權國與債務國完成調整的機制。歐元區只能因地制宜,當場拼湊辦法,就像一架飛機一邊正在墜毀一面修理。
現在來考慮政治的離心力,我可以提出兩點。首先,國民效忠對象仍僅限於各國,跨境出錢幫助其他歐元區國家,已證明非常困難。因此歐洲央行(ECB)才擔起跨境金融救援的重擔。
第二,實際權力也仍留在各國手中。以歐元來說,身為最大債權國的德國掌握實權,歐元得以像多國協議那樣運作,而非單一國家。德國一開始就預見這點,法國卻常忽視這個問題。
最後,考慮到思想上的離心力。德國人認為這場危機是政府財政失去紀律導致,其他國家卻正確指出問題出在借貸過度、收支帳失衡以及競爭力落差過大。
這種思想上的離心力很嚴重,因為拯救歐元的方案必須靠協商達成,無法由哪國強制逼迫其他國家實施。順差國家必須明白,他們若想保持對歐元區內其他國家的順差,就必須融資借貸國。如果債權國希望回收貸款,他們就必須朝逆差的方向前進。融資與貿易兩者的作法必須一致。
所以這些離心力足以扯散歐元區嗎?我們來看看向心力如何。
最主要的經濟向心力是對歐元解體的恐懼。許多人仍舊相信歐元整合長期來說對國家有利,但必須付出對抗危機和跨國金融整合的成本。
政治的向心力來自對歐洲整合的信念,一代代的政治菁英也為此耕耘許久。儘管歐元區不是一個國家,但歐元區也絕不僅是個貨幣聯盟。對德國而言,歐元區是邁向歐洲整合,使德國能與鄰邦共享繁榮昌盛的地基。
因此,維繫歐元的是戰後歐洲尋求共榮的信念,這項信念目前仍被歐洲人共享,儘管熱情有所消退。就經濟利益來說,也很少人認為歐元解體、恢復各國貨幣的彈性就能解決問題。許多國家相信讓本幣貶值只會造成更大通膨。
歐洲外界的觀察家不該忽視歐洲整合的決心。歐元區儘管不是一個整合的聯邦組織,但也不是只為經濟權宜安排的婚姻。歐元區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德國的理念終於能和歐洲當前的現實問題妥協。支援困頓國家的資金將增加,德國將容忍較高的通膨,減少外部順差。調整終將實現,這場婚姻將很艱苦,但可以維持下去。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全文網址: 馬丁沃夫專欄/苦命歐元區 會繼續撐下去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ping.fm/clgx9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