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僅有六國是「二○|五○俱樂部」的成員,比韓國更早加入的國家,只有日本(一九八七年)、美國(一九八八年)、法國和義大利(一九九○年)、德國(一九九一年)與英國(一九九六年)六個主要發達國家。
這個新聞讓台灣朝野很不好過。過去台灣與南韓兩國處處競爭,從學術水準到體育競賽無一不在做對比。但「二○|五○俱樂部」畢竟是個客觀標 準,也是個強國的標準。從數據看,台韓差距並不是突如其來的,自從二○○四年韓國的平均國民所得(一五○三七美元)超過台灣(一五○一二美元)後,雙方平 均國民所得的差距愈來愈大,台灣雖然在二○一一年超過兩萬美金,但是南韓卻又超前領先台灣三千元美金。尤其近幾年,韓國國際競爭力節節提升,台灣電子業的 命脈被韓國三星等大企業掌握,更讓台灣備感威脅。即使連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有率方面,韓國亦於二○○五年以十一.六四%的占有率超越台灣的十一.三一%,並 且持續領先台灣至今。
不少論者認為韓國的成就,是因為內部團結一致,用整體國家的力量在發展經濟。但事實上韓國的自由開放,卻是經由政府與大企業聯合,壓制國 內工會與農民所導致的結果。美牛開放在韓國曾掀起軒然大波,與美國洽簽FTA之際,更面臨反對黨議員佔據議事堂,執政黨是不惜動用強制表決才讓其生效。換 句話說,韓國政府一旦認定了方向,就不惜付出任何政治代價,只求達到目標,這不是台灣所可以比擬的。
其次,台灣也必須認清,韓國本來就是一個比台灣更大的經濟體,不只人口是兩倍,土地面積也大得多,台灣可以設定更高的目標,自比南韓,但是就像南韓要自比日本一樣,有時出自民族情緒,並不實際。
台灣真正需要學習的,是韓國政府對外自由開放的決心。韓國是全世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目前已與東南亞國協、印度、歐盟、美國等國簽署FTA,總計韓國已經有三六.二二%的出口產品享受免關稅與通關便利。倘若韓國再與中國大陸(含香港)、日本等國完成FTA協商,則比例高達七二.七三%,此舉勢必將為韓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創造良好的競爭條件。
韓國的FTA戰略,是由政府成立外交與貿易智囊,研究國家總體的經貿戰略,各大企業也設研究單位,一起進行全球市場開拓與FTA簽署談判 人才的培養,這些人才領域遍及外語與法律、國際企業、國際金融、政治與外交,屬博士後研究人才有數百人。但韓國政府真正的作為,還是在於開拓未來的產業方 向。據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史賓塞的研究,就像台灣一樣,韓國經過一段快速成長階段後,邁入中階所得轉型期,韓國朝野也曾憂心經濟會失去成長動能,優質、勞力 密集的製造業移往成本較低國家。但不尋常的是,韓國政府大力進行結構性轉型,也許是因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幾乎跌到谷底,讓它知道改革無可避免, 將公部門投資焦點從勞力密集的出口部門轉移至教育、應用研究,積極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並取消許多早期對產業的計畫與支持,移轉給民間部門去負責。
誠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觀察:韓國在國家整體力量主導下,正進行科技整合計畫,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產業,一流人才全部進入三星集團。早先當三星宣布打算發展與製造半導體記憶晶片時,西方國家認為這是愚蠢之舉。但是在宣布的十年後,三星製造出世界第一個二五六GB記憶體,那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外界的質疑頓時鴉雀無聲。
如果要真正檢討韓國與台灣的不同,千萬要避免所謂「大財團v.s.中小企業」的迷思,真正的差別還是在於,不論是產業政策方向,亦或是FTA戰略,政府有沒有帶頭提出願景,再加上朝野的循環惡鬥,有沒有扭曲了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這個新聞讓台灣朝野很不好過。過去台灣與南韓兩國處處競爭,從學術水準到體育競賽無一不在做對比。但「二○|五○俱樂部」畢竟是個客觀標 準,也是個強國的標準。從數據看,台韓差距並不是突如其來的,自從二○○四年韓國的平均國民所得(一五○三七美元)超過台灣(一五○一二美元)後,雙方平 均國民所得的差距愈來愈大,台灣雖然在二○一一年超過兩萬美金,但是南韓卻又超前領先台灣三千元美金。尤其近幾年,韓國國際競爭力節節提升,台灣電子業的 命脈被韓國三星等大企業掌握,更讓台灣備感威脅。即使連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有率方面,韓國亦於二○○五年以十一.六四%的占有率超越台灣的十一.三一%,並 且持續領先台灣至今。
不少論者認為韓國的成就,是因為內部團結一致,用整體國家的力量在發展經濟。但事實上韓國的自由開放,卻是經由政府與大企業聯合,壓制國 內工會與農民所導致的結果。美牛開放在韓國曾掀起軒然大波,與美國洽簽FTA之際,更面臨反對黨議員佔據議事堂,執政黨是不惜動用強制表決才讓其生效。換 句話說,韓國政府一旦認定了方向,就不惜付出任何政治代價,只求達到目標,這不是台灣所可以比擬的。
其次,台灣也必須認清,韓國本來就是一個比台灣更大的經濟體,不只人口是兩倍,土地面積也大得多,台灣可以設定更高的目標,自比南韓,但是就像南韓要自比日本一樣,有時出自民族情緒,並不實際。
台灣真正需要學習的,是韓國政府對外自由開放的決心。韓國是全世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目前已與東南亞國協、印度、歐盟、美國等國簽署FTA,總計韓國已經有三六.二二%的出口產品享受免關稅與通關便利。倘若韓國再與中國大陸(含香港)、日本等國完成FTA協商,則比例高達七二.七三%,此舉勢必將為韓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創造良好的競爭條件。
韓國的FTA戰略,是由政府成立外交與貿易智囊,研究國家總體的經貿戰略,各大企業也設研究單位,一起進行全球市場開拓與FTA簽署談判 人才的培養,這些人才領域遍及外語與法律、國際企業、國際金融、政治與外交,屬博士後研究人才有數百人。但韓國政府真正的作為,還是在於開拓未來的產業方 向。據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史賓塞的研究,就像台灣一樣,韓國經過一段快速成長階段後,邁入中階所得轉型期,韓國朝野也曾憂心經濟會失去成長動能,優質、勞力 密集的製造業移往成本較低國家。但不尋常的是,韓國政府大力進行結構性轉型,也許是因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幾乎跌到谷底,讓它知道改革無可避免, 將公部門投資焦點從勞力密集的出口部門轉移至教育、應用研究,積極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並取消許多早期對產業的計畫與支持,移轉給民間部門去負責。
誠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觀察:韓國在國家整體力量主導下,正進行科技整合計畫,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產業,一流人才全部進入三星集團。早先當三星宣布打算發展與製造半導體記憶晶片時,西方國家認為這是愚蠢之舉。但是在宣布的十年後,三星製造出世界第一個二五六GB記憶體,那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外界的質疑頓時鴉雀無聲。
如果要真正檢討韓國與台灣的不同,千萬要避免所謂「大財團v.s.中小企業」的迷思,真正的差別還是在於,不論是產業政策方向,亦或是FTA戰略,政府有沒有帶頭提出願景,再加上朝野的循環惡鬥,有沒有扭曲了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