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巴西和中國大陸還為國際貨幣基金(IMF)捐助數百億美元資金,以救助處境淒慘的西班牙和希臘。
儘管會中並未替問題叢生的歐元區擬出解決方案,倒是大致呈現出新的全球權力均勢,即開發中國家在2天會期展現出樂觀與富裕形象,而歐洲各國和美國領導人則勉力掙扎,只為保持償債能力。
自1990年代以來,情勢顯然已大為改觀,當年亞洲和拉丁美洲各經濟體吃力因應衰退,而華府權勢人物所開出的藥方,正是如今引起歐洲街頭抗議的緊縮措施。
即使在近來美國與歐洲經濟危機期間,中國大陸都能維持8%以上的成長率。諸如阿根廷和衣索比亞等與大陸通商熱絡的國家,也同樣維持了經濟繁榮。大陸經濟規模且在過去1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巴西則取代英國,成為第六大經濟體。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國際經濟研究項目主任達度許(Uri Dadush)說:「情況已有不同,這反映出1個事實,即各(開發中)經濟體不僅是最大且最快的成長中經濟體,也已躋身世界最大經濟體之列。顯然無論是美國或歐洲都欠缺條件,可對這些最大的經濟體發號施令。」
墨西哥總統卡德隆(Felipe Calderon)昨天下午對記者發表談話時,說到了要點。當時他指出,開發中國家對國際貨幣基金捐款,可能會用於歐洲紓困。雖然這些國家目前的生活水準仍較低,但經濟不斷成長,許多國家因此累積了龐大外匯。
中國大陸承諾對貨幣基金捐助430億美元,印度、墨西哥、巴西和俄羅斯則各自認捐100億美元。卡德隆挖苦地說,美國「在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嚴重限制」下,一分錢也沒有捐助。
經濟分析家指出,換言之,陷入僵局的美國政治人物不可能勉強湊出上百億美元以救助歐洲;而在大選年和美國自身預算赤字龐大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曾任美國財政部官員的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史威格(Phillip Swagel)說,開發中國家的新經濟力量已化為日益強大的政治力量。
事實上,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大陸和南非在內的金磚國家(BRICS),正是在20國峰會期間對歐洲提出要求的1方。這些國家表示,若要其大筆捐助國際貨幣基金,就應容其在該基金取得較大權力。該機構自將近70年前成立以來,一向由歐洲人領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