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手機和數位服務正在改變音樂產業的面貌,產業龍頭正在改變音樂消費的方式。但他們進軍亞洲,好像撞到牆。 法新社報導,傳統CD銷售量持續下降,蘋果iTunes在美國和歐洲占地為王。然而在亞洲許多地方,iTunes至今蹤影有限。其他全球玩家和串流服務,例如2008年在瑞典創辦的Spotify,也在亞洲啟動數位平台。 但亞洲各地的文化感性差別很大,加上唱片公司、出版業者、手握演出權的集團之間有欲理還亂的授權糾葛,以及盜版仿冒的老問題,數位音樂在亞洲的成長不算耀眼。 澳洲音樂、媒體、科技顧問公司「GateWay娛樂」CEO赫維爾說,「在西方做這一行比較單純,但西方公司來到亞洲,好像踏上一個全新的星球,搞不清玄機」。特別是,數位音樂在這裡有點像海盜橫行的荒原。 最新數據顯示情況有點好轉。據國際唱片協會 (IFPI)資料,數位音樂營收去年成長8%,達到52億美元。IFPI說,數位營收占音樂產業三分之一,進展快過電影、書和報紙。 亞太地區篤定會在這進展裡扮演愈來愈大的角色。科技顧問公司Ovum去年預測,到2015年,亞太地區將占全球數位音樂的營收35%,達到70億美元 (全球是二百億)。但亞洲人只願免費享受的風氣是個問題。 中國大陸就是個大缺口。中國上網民眾數目已是美國兩倍,但人均數位音樂營收大約只有美國1%。 近年大陸的數位盜版率是99%,也就是正牌市場只占這個市場真實潛力小小一塊,2011年合法數位音樂營收只有6700萬美元,還不如冰島。印度有四千多萬智慧手機用戶、1400萬個寬頻連線家庭,十之八九聽盜版音樂。 最大亮點是反盜立法先鋒南韓,2007年開始更新版權法管制數位世界,結果是南韓成為亞洲最成功的數位音樂市場,業者MelOn和Mnet有三百萬訂戶。南韓2005年在世界音樂市場排第33,到2011年升為第11大。 數位音樂業者KKBOX在香港和台灣提供串流和下載服務。YouTube在台灣、日本、香港、南韓、印度「在地化」之後,去年打入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使用當地語言,打當地廣告。YouTube成為以「在地化」為成功利器的範例。 赫維爾說:「每一個重要的全球玩家都打主意,希望未來12 到24個月內在亞洲起跑。」有了主意,就看如何做生意了。 |
全文網址: 數位音樂進軍亞洲 踢到鐵板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179097.shtml#ixzz1ybzBlGIn
Power By udn.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