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後 添加物協會周一成立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認識食品的合法添加比完全恐懼、排斥食品來得正面。 記者陳靜宜/攝影
中華食品添加物暨原料協會總召黃麗蓉表示,食安風暴不斷,不過很多非專業人士在媒體上開講,積非成是的說法,不僅沒有幫助還反而造成人心惶惶,食品添加物業者被汙名化卻無申辯管道,已有近一成業者因為無所適從而關門大吉。
食品添加物與食品原料是供貨給食品業者的上游廠商,對一般消費者而言較為陌生;然而在食安事件之後,業者也省思要開始有對口單位,與產、官、學、消費者溝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協會希望能做到提供正確的食品添加觀念,約束會員合法添加,並能提供官方在法規設定上的意見參考。長遠的計畫則希望成立檢驗室,能提供會員們檢驗商品,不會因為送驗費用昂貴而卻步。
黃麗蓉補充,官方在各界輿論壓力之下,制定的食品添加規範遠嚴格於世界各國,立意良善卻對產業生態不了解,不一定能使食品業正向發展。
舉例來說,目前食品需在原料項目中,將其成分全展開,因此消費者會看到許多如同天書一般的專有名詞,這些都是食品的合法添加物;但對消費者而言,未能理解原料的意義,只覺得怎麼這麼恐怖,也讓食品業的配方毫無機密可言。研發人員投入時間、金錢所研發的產品,卻一上市就可以被同業所抄襲,久而久之,業者便不願投資在研發上,進而造成產業萎縮,對消費者也是損失。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