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比尼專欄/Fed想退場 挑戰一大堆
【經濟日報╱羅比尼(Nouriel Roubini)2009.10.07 04:33 am
未來幾年裡,柏南克和他領導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要面對不少艱鉅挑戰,包括:
─抗拒赤字貨幣化壓力,以免最後造成高通貨膨脹。
─針對過去一年推動的大規模貨幣紓困行動,實施退場策略。
─維持獨立性─直接、間接紓困金融機構與國會意圖干預,已經侵蝕了Fed的獨立性。
─根據央行制定利率重要指引的泰勒法則,正確計算資產價格與資產泡沫風險。
─更有效監管金融體系,尤其是善盡「風險監理機關」的責任。
前兩項任務關係密切,為了預防赤字長期貨幣化引發通膨,Fed必須針對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不尋常寬鬆貨幣政策,實施退場策略。如果財政與貨幣刺激太早取消,會有再度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太晚取消的話,美國最後可能面臨財政危機、通膨式經濟衰退或停滯膨脹。
財政政策不是由Fed控制,但為了避免「懦夫賽局」造成不嚴謹的財政政策,迫使Fed把赤字貨幣化,以免債券殖利率飆升,Fed必須先發制人,聲明不會再多買國庫證券。
至於退場策略,Fed必須從2001年衰退中犯的致命錯誤中學習,當時Fed把聯邦資金利率降得太多,維持太低的利率水準太久,正常化的行動太慢,從 2004年夏季起,整整花了兩年時間,利率才升到5.25%高峰。這段期間裡,房市、房貸和信用泡沫膨脹到失控地步。其中的教訓是:正常化時,行動要快,否則就準備迎接另一個危險的泡沫。
這樣做當然知易行難,從2002到2006年間,Fed行動緩慢,原因在於經濟復甦無力,同時面臨重大通縮壓力。這次衰退更嚴重,又碰到實際的通縮,因此,不太早退場的誘因更大、創造另一個泡沫的風險更高。事實上,從3月起,股市與商品市場劇漲、信用價差縮小,部分原因就是全球龐大資金追逐資產,造成資產膨脹。
如果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衝突,必須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那麼監理機關就必須積極預防另一次泡沫,因此應該迅速實施20國集團同意的監理改革,包括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制訂破產機制,限制系統風險,同時訂出規範銀行家與交易員薪資紅利的規定。
界定系統性監理與大到不能倒的定義絕非易事,其中隱含針對大型複雜金融機構提供保證的重大風險,也有國會與監理機關的行動可能扭曲全球金融市場的長期風險。此外,政府可能加強要求本國金融機構增加國內放款,減少國外業務。創造有效監理系統,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重大挑戰。
長期而言,聯邦資金利率正常化後,為了確保金融穩定,也必須把資產價格納入貨幣政策決策考慮因素中,過度低廉的資金總是泡沫的來源,加速聯邦資金利率正常化最後會變得很重要。
Fed參與準財政運作產生了其他挑戰,只要Fed介入維持金融穩定與預防系統風險,就很難消除Fed最後會拯救大到不能倒銀行的看法。要預防未來這種道德風險,主管機關必須針對大到不能倒的機構,制訂比較嚴苛的規定,也必須協調推行國際監理。
Fed擔心獨立性遭到侵害,抗拒財政部帶頭推動的檢討,不過Fed確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實際上遭到大型金融機構控制,就是應該檢討的例子。國會的干預雖然危險,但最近Fed的準財政活動也值得檢討。
Fed也必須強化監理功能,慎重推動短、中、長期監理活動,不能再像過去以尊重自由放任等錯誤原因為藉口,疏於管理房貸市場。
央行在維持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還必須負責促進金融穩定,Fed要在這麼多艱難險阻中,達成這些目標,確實是碰到了歷來最艱鉅的挑戰。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本篇為他與歐亞集團總裁布瑞默(Ian Bremmer)共同撰文)
【2009/10/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羅比尼(Nouriel Roubini)2009.10.07 04:33 am
未來幾年裡,柏南克和他領導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要面對不少艱鉅挑戰,包括:
─抗拒赤字貨幣化壓力,以免最後造成高通貨膨脹。
─針對過去一年推動的大規模貨幣紓困行動,實施退場策略。
─維持獨立性─直接、間接紓困金融機構與國會意圖干預,已經侵蝕了Fed的獨立性。
─根據央行制定利率重要指引的泰勒法則,正確計算資產價格與資產泡沫風險。
─更有效監管金融體系,尤其是善盡「風險監理機關」的責任。
前兩項任務關係密切,為了預防赤字長期貨幣化引發通膨,Fed必須針對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不尋常寬鬆貨幣政策,實施退場策略。如果財政與貨幣刺激太早取消,會有再度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太晚取消的話,美國最後可能面臨財政危機、通膨式經濟衰退或停滯膨脹。
財政政策不是由Fed控制,但為了避免「懦夫賽局」造成不嚴謹的財政政策,迫使Fed把赤字貨幣化,以免債券殖利率飆升,Fed必須先發制人,聲明不會再多買國庫證券。
至於退場策略,Fed必須從2001年衰退中犯的致命錯誤中學習,當時Fed把聯邦資金利率降得太多,維持太低的利率水準太久,正常化的行動太慢,從 2004年夏季起,整整花了兩年時間,利率才升到5.25%高峰。這段期間裡,房市、房貸和信用泡沫膨脹到失控地步。其中的教訓是:正常化時,行動要快,否則就準備迎接另一個危險的泡沫。
這樣做當然知易行難,從2002到2006年間,Fed行動緩慢,原因在於經濟復甦無力,同時面臨重大通縮壓力。這次衰退更嚴重,又碰到實際的通縮,因此,不太早退場的誘因更大、創造另一個泡沫的風險更高。事實上,從3月起,股市與商品市場劇漲、信用價差縮小,部分原因就是全球龐大資金追逐資產,造成資產膨脹。
如果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衝突,必須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那麼監理機關就必須積極預防另一次泡沫,因此應該迅速實施20國集團同意的監理改革,包括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制訂破產機制,限制系統風險,同時訂出規範銀行家與交易員薪資紅利的規定。
界定系統性監理與大到不能倒的定義絕非易事,其中隱含針對大型複雜金融機構提供保證的重大風險,也有國會與監理機關的行動可能扭曲全球金融市場的長期風險。此外,政府可能加強要求本國金融機構增加國內放款,減少國外業務。創造有效監理系統,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重大挑戰。
長期而言,聯邦資金利率正常化後,為了確保金融穩定,也必須把資產價格納入貨幣政策決策考慮因素中,過度低廉的資金總是泡沫的來源,加速聯邦資金利率正常化最後會變得很重要。
Fed參與準財政運作產生了其他挑戰,只要Fed介入維持金融穩定與預防系統風險,就很難消除Fed最後會拯救大到不能倒銀行的看法。要預防未來這種道德風險,主管機關必須針對大到不能倒的機構,制訂比較嚴苛的規定,也必須協調推行國際監理。
Fed擔心獨立性遭到侵害,抗拒財政部帶頭推動的檢討,不過Fed確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實際上遭到大型金融機構控制,就是應該檢討的例子。國會的干預雖然危險,但最近Fed的準財政活動也值得檢討。
Fed也必須強化監理功能,慎重推動短、中、長期監理活動,不能再像過去以尊重自由放任等錯誤原因為藉口,疏於管理房貸市場。
央行在維持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還必須負責促進金融穩定,Fed要在這麼多艱難險阻中,達成這些目標,確實是碰到了歷來最艱鉅的挑戰。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本篇為他與歐亞集團總裁布瑞默(Ian Bremmer)共同撰文)
【2009/10/07 經濟日報】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