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典範 「黑暗金控」高盛幫?!
打擊貝爾斯登股價、左右雷曼破產、促成AIG救援、操縱美國經濟……在金融海嘯發生一年後,高盛的「罪行」逐一浮現,幕後黑手正是政壇裡無處不在的高盛幫。廿年來,高盛把前員工送進白宮,從中操控了美國經濟,也影響了全世界。
過去一年來,金融危機如狂風驟雨般橫掃華爾街,但美國最大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卻屹立不搖。當貝爾斯登、雷曼兄弟接連宣告破產,美林也分崩離析,唯獨這家一四○年歷史的金融巨擘卻似乎毫髮未傷,如同一名高盛員工說過的玩笑話:「這次危機帶給高盛最大的影響,只不過是加班日的晚餐津貼從廿五美元降到廿美元而已。」
更讓人嫉妒的是,高盛在今年七月繳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第二季淨利達三四億美元,單季收益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獲利。與此同時,另一家倖存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卻虧損了一二.六億美元。高盛如此亮眼的成績,已被視為一種證據,印證政府拯救金融業的行動「造就」了高盛的強勁復甦與市場壟斷地位,也讓高盛長久以來與白宮千絲萬縷的關係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八月初出刊的《紐約(New York)雜誌就以揭開高盛黑幕為封面故事,文章標題道出不少人心中的疑問:「高盛到底是邪惡,還是太有本事?」文中直指高盛在金融海嘯下兩度陷入營運危機,但最終在華府高盛幫出手相救下脫困。同月《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更把高盛描寫成「纏繞在人性面孔上的吸血大烏賊」。
故事回溯到去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當天,高盛出身的財政部長鮑爾森在紐約儲備銀行與數名銀行家開會,商討如何阻止金融危機。鮑爾森堅稱政府不會插手干預,銀行界則人人自保,結果導致高盛的競爭對手雷曼被迫宣告破產。但到了周日,鮑爾森發現比雷曼更大的難題,那便是AIG。作為AIG的主要客戶,當時的高盛面對多達一三○億美元的潛在損失,這足以摧毀高盛。
鮑爾森棄雷曼、救AIG 全是為了保全高盛?
這廂百年老店雷曼剛倒下,那廂AIG因CDS(信用違約交換)部門虧損三億五千萬美元,從此陷入「虧損擴大、信評調降、股價狂跌」的惡性循環夢魘,幾乎瀕臨破產,時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的現任財長蓋特納為此召開緊急會議。與會約四十人中,高盛代表人數是其他銀行的三倍,高盛CEO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更是唯一赴會的銀行家,對AIG前景的關切昭然若揭。
而與會的政府代表也充滿高盛的影子。蓋特納曾是高盛前主席魯賓擔任財長時的得力助手,代表鮑爾森出席會議的是高盛前副主席傑斯特(Dan Jester)。鮑爾森在這次會議後就改變立場,主張政府注資八五○億美元挽救AIG,讓AIG有能力賠償CDS交易對手。其中最大交易對手高盛獲賠金額最大,而且是百分百收回一三○億美元。
自此,白宮偏心幫高盛的流言蜚語,迅速在市場上流傳。鮑爾森對雷曼的困境撒手不管,成為壓垮雷曼(高盛最強勁對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過了四十八小時,這位高盛前CEO卻決定注資八五○億美元力挽AIG,事後證明AIG恰好欠高盛很多錢,連串巧合讓人不免諸多聯想。
不僅如此,救了AIG之後,鮑爾森很快就宣布了聯邦政府對金融業的救援計畫(TARP),金額高達七千億美元。為了得到TARP資金的救援資格,高盛宣布要從投資銀行轉變為金融控股公司,使高盛不僅增添了一百億元銀彈,還能從聯準會的貼現窗口以超低利率來拆借資金,更加如虎添翼。相較之下,雷曼早在高盛之前就曾為了轉型成傳統金融控股公司的計畫與聯準會進行協商,但卻遭潑冷水。
高盛轉換成金融控股的另一項好處是,他的主要監督單位就換成紐約聯儲銀行,今年二月在原任主席蓋特納轉任財長之後,高盛前董事長費德曼(Stephen Friedman)成為新任紐約聯儲銀行主席。備受爭議的是,費德曼既要監管高盛,當時又是高盛執行董事,等於球員兼裁判。雖然費德曼向政府申請「利益衝突」豁免證,但卻沒有賣掉高盛持股,反而在履新的前一天買進五萬二千張高盛股票。事情曝光後,五月初費德曼引咎辭職,但財富倍增了三百萬美元。然而費德曼的接任者杜德利(William C. Dudley),也是高盛幫成員。......
打擊貝爾斯登股價、左右雷曼破產、促成AIG救援、操縱美國經濟……在金融海嘯發生一年後,高盛的「罪行」逐一浮現,幕後黑手正是政壇裡無處不在的高盛幫。廿年來,高盛把前員工送進白宮,從中操控了美國經濟,也影響了全世界。
過去一年來,金融危機如狂風驟雨般橫掃華爾街,但美國最大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卻屹立不搖。當貝爾斯登、雷曼兄弟接連宣告破產,美林也分崩離析,唯獨這家一四○年歷史的金融巨擘卻似乎毫髮未傷,如同一名高盛員工說過的玩笑話:「這次危機帶給高盛最大的影響,只不過是加班日的晚餐津貼從廿五美元降到廿美元而已。」
更讓人嫉妒的是,高盛在今年七月繳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第二季淨利達三四億美元,單季收益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獲利。與此同時,另一家倖存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卻虧損了一二.六億美元。高盛如此亮眼的成績,已被視為一種證據,印證政府拯救金融業的行動「造就」了高盛的強勁復甦與市場壟斷地位,也讓高盛長久以來與白宮千絲萬縷的關係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八月初出刊的《紐約(New York)雜誌就以揭開高盛黑幕為封面故事,文章標題道出不少人心中的疑問:「高盛到底是邪惡,還是太有本事?」文中直指高盛在金融海嘯下兩度陷入營運危機,但最終在華府高盛幫出手相救下脫困。同月《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更把高盛描寫成「纏繞在人性面孔上的吸血大烏賊」。
故事回溯到去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當天,高盛出身的財政部長鮑爾森在紐約儲備銀行與數名銀行家開會,商討如何阻止金融危機。鮑爾森堅稱政府不會插手干預,銀行界則人人自保,結果導致高盛的競爭對手雷曼被迫宣告破產。但到了周日,鮑爾森發現比雷曼更大的難題,那便是AIG。作為AIG的主要客戶,當時的高盛面對多達一三○億美元的潛在損失,這足以摧毀高盛。
鮑爾森棄雷曼、救AIG 全是為了保全高盛?
這廂百年老店雷曼剛倒下,那廂AIG因CDS(信用違約交換)部門虧損三億五千萬美元,從此陷入「虧損擴大、信評調降、股價狂跌」的惡性循環夢魘,幾乎瀕臨破產,時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的現任財長蓋特納為此召開緊急會議。與會約四十人中,高盛代表人數是其他銀行的三倍,高盛CEO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更是唯一赴會的銀行家,對AIG前景的關切昭然若揭。
而與會的政府代表也充滿高盛的影子。蓋特納曾是高盛前主席魯賓擔任財長時的得力助手,代表鮑爾森出席會議的是高盛前副主席傑斯特(Dan Jester)。鮑爾森在這次會議後就改變立場,主張政府注資八五○億美元挽救AIG,讓AIG有能力賠償CDS交易對手。其中最大交易對手高盛獲賠金額最大,而且是百分百收回一三○億美元。
自此,白宮偏心幫高盛的流言蜚語,迅速在市場上流傳。鮑爾森對雷曼的困境撒手不管,成為壓垮雷曼(高盛最強勁對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過了四十八小時,這位高盛前CEO卻決定注資八五○億美元力挽AIG,事後證明AIG恰好欠高盛很多錢,連串巧合讓人不免諸多聯想。
不僅如此,救了AIG之後,鮑爾森很快就宣布了聯邦政府對金融業的救援計畫(TARP),金額高達七千億美元。為了得到TARP資金的救援資格,高盛宣布要從投資銀行轉變為金融控股公司,使高盛不僅增添了一百億元銀彈,還能從聯準會的貼現窗口以超低利率來拆借資金,更加如虎添翼。相較之下,雷曼早在高盛之前就曾為了轉型成傳統金融控股公司的計畫與聯準會進行協商,但卻遭潑冷水。
高盛轉換成金融控股的另一項好處是,他的主要監督單位就換成紐約聯儲銀行,今年二月在原任主席蓋特納轉任財長之後,高盛前董事長費德曼(Stephen Friedman)成為新任紐約聯儲銀行主席。備受爭議的是,費德曼既要監管高盛,當時又是高盛執行董事,等於球員兼裁判。雖然費德曼向政府申請「利益衝突」豁免證,但卻沒有賣掉高盛持股,反而在履新的前一天買進五萬二千張高盛股票。事情曝光後,五月初費德曼引咎辭職,但財富倍增了三百萬美元。然而費德曼的接任者杜德利(William C. Dudley),也是高盛幫成員。......
Comments
Post a Comment